[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及其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424.0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侯小立;刘雪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鋐硕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00;E01C11/22;B28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范宇皓 |
地址: | 23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透水 免烧砖 及其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所述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本发明提供的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具有透水孔方便路面在余量增加的状态下快速的将路面的积水向下输送,减少路面积水的含量,提高城镇小区或公路路面积水带来的溅射危害,第一引流孔纵向输送时方便将路面积水从砖体表面的下方进行纵向输送,以便于积水向路面的两侧输送且输送至下水道,提高渗水纵向输送的效率和稳定性,第二引流孔保持砖体结构之间相互连通,以便于不同位置的路面积水能够相同,增加渗水后路面一下水源均匀的输送和分散,避免路面的局部积水而出现小水泊的现象,支撑层罩设在透水孔的上方,用于对透水孔内部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水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城市道路的建设成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完善城市发展的必要标准,城市道路的防水尤为重要,起到在面对雨水天气时防止雨水的堆积和直流,保障城市排水的稳定和安全。
透水砖主要采用透水材料压制成型,透水砖适用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高速路、飞机场跑道、车行道及园林建筑等环境,使用时直接铺设在路面上,形成道路的路面,用于行走。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迎合海绵城市的发展,在建筑区域铺设透水砖的方式增加道路路面的排水性能,减少路面及水,有助于海绵城市的发展,但是现有的透水砖在使用时,透水砖整体由主体材料的透水性进行透水,在面对暴雨或突然的余量增加时,雨水仍然会在路面以上直流而形成水泊,影响道路的行走和海绵城市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解决了实心透水砖的结构在遇到暴雨时仍会在路面上出现水泊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下之间开设有透水孔,用于增加雨水侵入时向下渗水的效率;所述砖体的纵向开设有第一引流孔,用于增加砖体纵向透水后的快速输送;所述砖体的横向开设有第二引流孔,所述第二引流孔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引流孔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且第二引流孔、第一引流孔和透水孔之间相互连通,用于对砖体上方透过的水源的水平快速输送;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固定安装于所述透水孔的内部,用于对地面杂质的阻挡和过滤。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的内径为5mm,包括第一垂直孔和四个第二垂直孔,所述第一垂直孔位于中部的位置,用于砖体透过的水源进行分层输送。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孔的内径为2.5mm,包括第一纵向孔和两个第二纵向孔,所述第一纵向孔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垂直孔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纵向孔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垂直孔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纵向孔位于所述第二纵向孔水平面的上方,用于对砖体输送的水源进行分层纵向输送。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流孔的内径为2mm,包括第一横向孔和两个第二横向孔,所述第一横向孔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垂直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横向孔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垂直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横向孔和第一纵向孔在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横向孔和第二纵向孔在同一平面,用于对砖体输送的水源进行分层横向输送。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砖体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支撑层采用透水网孔结构,用于对通水孔的防护和支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免烧砖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
成型框,所述成型框的表面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所述成型框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成型压板;
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第一伸缩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成型主轴,用于对透水孔的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鋐硕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鋐硕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