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电路、充电芯片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5500.X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邱钰鹏;周海滨;何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魏敏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电路 芯片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充电芯片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使用双电池的电子设备中其中一个电池不能充满,造成的电子设备的电池可用容量较小的问题。该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器、控制器、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池耦合,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电池耦合。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均与电压转换器的第一端耦合,以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电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耦合。如此,可以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分别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充电电流,从而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均达到满充,以提高电子设备中电池的可用容量,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3月23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0310820.0、申请名称为“双电池隔离充放电电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充放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充电芯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实现电子设备的快速充电,电子设备一般采用双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可以分为串充串放(即两个电池采用串行充电串行放电)、串充并放(即两个电池采用串行充电并行放电)和并充并放(即两个电池采用并行充电并行放电)等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串充串放放电损失大。串充并放需要改变双电池的形态,并且控制复杂。并充并放控制简单且不需要改变双电池的形态。
然而,目前在使用并充并放双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电子设备中,由于两个电池的容量可能存在差异,以及通路阻抗的存在,可能会存在两个电池中的其中一个电池不能充满的情况,从而造成电子设备的电池可用容量较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充电芯片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使用双电池的电子设备中其中一个电池不能充满,造成的电子设备的电池可用容量较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器、控制器、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池耦合,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电池耦合。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均与电压转换器的第一端耦合,以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电压转换电路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耦合。控制器用于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耦合,以检测第一电池的电压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并根据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差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器还与第一开关元件耦合,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不完全导通或关断状态。控制器还与第二开关元件耦合,用于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元件处于导通、不完全导通或关断状态。
基于上述充电电路,上述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场景中时,可以通过充电电路中的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分别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充电电流,以避免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参数(如截止电压)不一致或者充电通路(如充电电路到第一电池形成的充电通路)的阻抗不平衡而导致某个电池不能充满的问题,从而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均能够达到满充的状态,以提高电子设备中电池的可用容量,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处于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第一电池的电压高于第二电池的电压,且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压差大于预设阈值,则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导通,使第一电池充电;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元件不完全导通,使第二电池调压充电。在此情况下,第二开关元件相当于阻值可变的电阻,能够拉载较大的电流,从而也可以通过电压转换器向第二电池充电,并通过第二开关元件拉载的较大的电流,对第二电池进行调压,使第二电池的电压升高,以降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未经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5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模板以及模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