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载相转化水凝胶微针、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6432.9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汪电雷;许玲玲;赵亚男;黄鹏;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32 | 分类号: | A61K47/32;A61K47/36;A61K9/70;A61K38/17;A61P2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史光伟;张迎新 |
地址: | 23003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载 转化 凝胶 中华 眼镜蛇 神经 毒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空载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载针体、黏连层和背衬层,所述黏连层和背衬层依次贴附在空载针体顶部;
所述空载针体由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溶液制得;
所述黏连层和背衬层均由聚乙烯醇水溶液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载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载针体由质量比浓度为84/16的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溶液制得;
所述黏连层的溶液是质量比浓度为18%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所述背衬层为由质量比浓度为2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制备得到的薄层。
3.一种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其特征在于,
包括载药针体、黏连层和背衬层,所述黏连层和背衬层依次贴附在载药针体顶部;
所述载药针体由载药溶液制得,所述载药溶液由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溶液与辅料组成;
所述辅料为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溶液;
所述黏连层的溶液是质量比浓度为18%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所述背衬层为由质量比浓度为2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制备得到的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是质量比浓度为84/16的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溶液。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针体载药溶液、黏连层溶液和背衬层通过离心、反复冷冻-解冻,最后干燥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质量比浓度为2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平铺于方形玻璃板,然后用另一块相同玻璃板均匀压住,两块玻璃板之间用厚度约为1mm的平垫支撑,并经-20℃下冷冻8h,4℃下解冻4h,冷冻-解冻循环2次,即得背衬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配制针体载药溶液;
将针体载药溶液置于微针模具内,并采用离心法将其注入到微针模具的孔内,刮去多余的针体载药溶液,加入黏连层溶液,贴上背衬层,排除气泡和多余黏连层溶液,制得微针贴片;
将微针贴片通过冷冻-解冻循环后,从微针模具上揭下,最后烘干,得到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体载药溶液的配制方法为:
将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粉末与超纯水混合,制得药物原液;
根据所需微针载药浓度,取适量药物原液加入质量比浓度为84/16的聚乙烯醇和葡聚糖混合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无相分离且均一稳定的针体载药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的冷冻-解冻条件为:在-20℃下冷冻8h,4℃下解冻4h。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载相转化水凝胶微针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或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经皮给药镇痛制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64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