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9140.0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长俊;谭诚;谭三保;郭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野金属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46;C21D1/78 |
代理公司: | 无锡科嘉知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5 | 代理人: | 顾翰林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珠光体 贝氏体 热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坯材低碳钢加热至1100±40℃,保温2‑3小时;S2、将坯材冷却至790‑805℃,保温1‑2小时;S3、将坯材冷却至670‑680℃,保温2‑3小时,之后随炉冷至200℃以下出炉;S4、将坯材入炉,一次升温至480‑500℃,保温1‑2小时;S5、将坯材入炉,二次升温至730‑740℃,保温1‑2小时;S6、将坯材入炉,三次升温至890‑920℃,保温1‑2小时。本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能够获得下贝氏体,获得的下贝氏体晶粒多,获得的下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态为板条状,大致平行排列,高碳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呈片状,各片间有一定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一起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P”表示。碳素钢中珠光体组织的平均碳含量约为0.77%。它的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即其强度、硬度比铁素体显著增高,塑性、韧性比铁素体要差,但比渗碳体要好得多。
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域分解后所得到的产物,它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的非层片状组织,贝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与马氏体相比具有更好的冲击韧性、抗弯强度、抗断裂韧性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尤其是下贝氏体,由于下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呈细片状或颗粒状排列,这种亚结构有利于抵抗对裂纹的扩展具有较好综合力学性。
目前缺乏较为理想的经珠光体转变为下贝氏体的工艺,多数工艺较为复杂,操作不便,得到的下贝氏体含量低。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环保型珠光体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坯材低碳钢加热至1100±40℃,保温2-3小时;
S2、将坯材冷却至790-805℃,保温1-2小时;
S3、将坯材冷却至670-680℃,保温2-3小时,之后随炉冷至200℃以下出炉;
S4、将坯材入炉,一次升温至480-500℃,保温1-2小时;
S5、将坯材入炉,二次升温至730-740℃,保温1-2小时;
S6、将坯材入炉,三次升温至890-920℃,保温1-2小时;
S7、将坯材入炉,四次升温至1005-1025℃,保温2-3小时;
S8、第坯料放入温度为290-380℃的硝盐浴或碱浴中,等温保持0.5-1.2小时,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
较佳的,所述S1中,将坯材加入至电炉内,加热至1100℃±10℃,保温2-3小时;所述S2中,将坯材冷却至795℃-800℃,保温1-2小时;所述S3中将坯材采用风冷冷却至670-680℃,之后保温2-3小时,之后随炉冷至200℃以下出炉。
较佳的,所述S3中,将坯材冷却至670-680℃的平均的降温速度为0.2-0.6℃/min。
较佳的,所述S4中,一次升温至485-490℃,保温1-2小时;所述S5中,二次升温至735-740℃,保温1-2小时;所述S6中,三次升温至894-920℃;所述S7中,四次升温至1015-1025℃,保温2-3小时。
较佳的,所述S8中的硝溶液为硝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
较佳的,所述S8中的碱浴为氯化锌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所述氯化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2):(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野金属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水野金属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