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9229.7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熊业志;曾佳;蒋璠晖;刘缓缓;朱民;何若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12;C08L23/16;C08L91/06;C08K5/09;C08J9/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弹 发泡 聚丙烯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发泡聚丙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聚丙烯68‑91.4%、热塑性弹性体8‑22%、高级脂肪酸0.1‑2%、微晶石蜡0.1‑3%、聚丙烯蜡0.3‑4%、泡孔成核剂0.03‑0.3%。本发明的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通过添加热塑性弹性体,有效的提高了物料的熔体强度和弹性;通过同时添加高级脂肪酸、微晶石蜡和聚丙烯蜡,起到有效的协同润滑作用,可长时间抑制发泡珠粒摩擦噪音的产生;高级脂肪酸与聚丙烯的相容性相对略差,形成短期的润滑效果;微晶石蜡的析出速度略慢,主要形成中长期的润滑效果;聚丙烯蜡与聚丙烯相容性优异,析出速度更慢,协助发挥长期的润滑作用。本发明超轻的发泡珠粒产品适用于泡沫颗粒填充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聚丙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发泡聚丙烯珠粒(EPP)及其模塑制品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明显的减重效果,已广泛适用于包装缓冲件和汽车零部件的内部衬件。随着EPP应用的拓展,很多填充性的应用场景也逐步使用EPP珠粒,比如懒人沙发、靠枕、坐垫、床垫等内部泡沫填充均可使用EPP珠粒,可以实现对EPS、珍珠绵和海绵等填充泡沫的替代,且效果非常好。因为EPP珠粒的颗粒圆润呈不规则的球体形状,易于填充,且釜压工艺的高闭孔结构适合更好的回弹性应用。另一方面,EPP珠粒是半结晶的空气/聚丙烯复合材料,刚性较好,且珠粒表皮在挤压摩擦滑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吱吱”的噪音,这个缺陷对于填充市场(懒人沙发、靠枕、坐垫、床垫等)的终端使用者的体验感觉极为不好。
中国专利CN 110832018 A和CN 110621730 A均采用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备了交联的发泡珠粒,虽然有很好的回弹性,适合用于填充场景,但没有强调珠粒的抑制噪音效果;且其发泡工艺的分散体系均添加了交联剂,其废水中的交联剂不易回收,易污染环境。中国专利CN 110709454 A采用聚烯烃树脂、烯烃弹性体、高级脂肪酰胺、丁烯共聚聚乙烯蜡、乙烯基共聚物和吸水性物质共混改性后,经过釜压发泡法,得到了抑制摩擦和异响且光泽性优异的发泡粒子及模内成型体;但是该技术发泡珠粒倍率在2-60P之间,没有强调高倍率超轻状态下发泡珠粒的回弹性体现,因此在超轻状态下其发泡珠粒的回弹性可能有提升空间。
因此,鉴于EPP珠粒填充物应用,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回弹性、高发泡倍率、抑音效果优异的填充用超轻发泡聚丙烯珠粒,使其适用于各种需要软质泡沫填充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应用,通过添加热塑性弹性体改善高发泡倍率发泡珠粒的回弹性,通过同时添加高级脂肪酸、微晶石蜡和聚丙烯蜡,产生有效的协同润滑作用,可以长久的实现抑制发泡珠粒间摩擦噪音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音且高回弹性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
/
作为优选,上述聚丙烯为无规共聚聚丙烯。
作为优选,上述聚丙烯的熔点为130-147℃,熔融指数为6-8g/10min。
作为优选,上述热塑性弹性体至少包含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的熔融共混聚合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两个组分,所述熔融共混聚合物与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的重量比为1:0.8-1.2。
作为优选,上述熔融共混聚合物的熔点为130-145℃,熔融指数为1-8g/10min,其三元乙丙橡胶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其不溶于热的二甲苯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15-50%;
所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为丙烯-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丙烯-α烯烃的嵌段共聚物,所述α烯烃在共聚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