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9318.1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7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沈西南;易波;杨军;蒋洋;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视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K9/00;G06K9/62;G06T17/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视觉 监控 方法 | ||
1.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构建步骤:对被监控场景和被监控场景内的各个设备进行仿真,构建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
虚拟摄像装置添加步骤:根据摄像装置在被监控场景中的实际位置,在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中的对应位置添加虚拟摄像装置;
二维虚拟监控图像输出步骤:根据被监控场景中摄像装置的技术参数,设置虚拟摄像装置的技术参数;以虚拟摄像装置视角为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的输出视角,输出二维虚拟监控图像;
摄像装置畸变量获取步骤:获取被监控场景中的摄像装置的视频监控图像,对摄像装置拍摄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校正处理;获取得到摄像装置沿光学中心点径向产生的径向畸变量和摄像装置透镜不完全平行于成像平面而产生的切向畸变量;
二维虚拟监控图像畸变处理步骤:根据摄像装置畸变量获取步骤中得到的径向畸变量和切向畸变量,二维虚拟监控图像输出步骤输出的二维虚拟监控图像进行畸变处理;
监控图像融合步骤:将畸变处理后的二维虚拟监控图像融合到视频监控图像中;融合后得到的融合监控图像以摄像装置拍摄的视频监控图像为主,畸变处理后的二维虚拟监控图像嵌入到视频监控图像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融合步骤,根据标准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将各类数据信息融入到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中;在对融合监控图像进行操作时,融入到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中的数据信息,可视化地显示在融合监控图像中;通过融合监控图像对被监控场景和被监控场景内各个设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可视化管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类数据信息包括设备数据、业务数据和智能分析数据,其中,设备数据包括设备基础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设备生产指标数据和设备传感器数据;业务数据包括计划数据、产能数据、质量数据和成本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是结合视频监控图像和各类实时数据信息,对监控对象的外观、位置、运行状态、运动状态、行为和生产状态方面情况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根据业务报警规则主动发现生产异常、设备异常和人员违规异常情况,对被监控场景中视频图像的智能研判和主动报警,并自动在融合监控图像上直观呈现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畸变量获取步骤中,对摄像装置拍摄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校正处理,具体是指,对摄像装置拍摄得到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空间还原,将二维视频监控图像映射到三维的被监控场景中,使得被监控场景和各个监控对象具有三维空间属性;得到摄像装置沿光学中心点径向产生的径向畸变量和摄像装置透镜不完全平行于成像平面而产生的切向畸变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标识数据和定位数据在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中对各个监控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和运动跟踪,使得各个监控对象可在融合监控图像中被选取;当摄像装置进行旋转、缩放时,也能在融合监控图像上对监控对象进行跟踪和选取。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维虚拟场景仿真模型对被监控场景的数据和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或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构判断是否需要发出报警通知,如果是,则根据报警数据的不同,以不同提示方式发出报警通知,该报警通知在所述融合监控图像中显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技术参数包括清晰视距、模糊视距、照明视距、水平视角、高低视角、云台水平旋转角度范围和云台高低旋转角度范围。
8.如权利要求1、2、3、5或7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融合监控图像中的设备进行操作时,该设备在三维虚拟场景模型中的视图被显示在融合监控图像中。
9.如权利要求1、2、3、5或7所述的一种智能视觉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采集进入被监控场景中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并将识别到的人员信息可视化地显示在融合监控图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视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视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3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线槽
- 下一篇:待加工零件的调整装置、调整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