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9584.4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应葵;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葵;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A61B34/20;G06N3/08;G06T7/11;G06T7/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文姣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骨 肿瘤 微波 消融 手术 仿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及装置,涉及医疗器械及仿真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病人手术时当前体态下的磁共振图像,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并基于分割图像建立病人的个体模型,根据术前仿真模型对个体模型进行配准,以得到病人当前体态下的精准模型;按照目标插针位置插入微波探针并进行加热,采集加热时的实际温度数据,利用实际温度数据校正微波探针模型;对校正后的微波探针模型位于精准模型的目标插针位置进行温度仿真,并基于温度仿真结果进行热损伤评估,以修正目标插针位置和目标加热时长,生成待消融区域的手术仿真方案。该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模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增大椎骨肿瘤微波热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供血丰富以及与区域淋巴和静脉引流系统的密切关联,椎骨易于发生转移性病变,超过一半的癌症患者在死亡前就已发生骨转移。当形成新骨、溶解旧骨的动态平衡被癌细胞打破时,太多的骨头被分解导致溶骨性病变,或者制造太多的骨头形成硬骨性病变,都会使得骨骼更容易断裂,还会导致患者的脊髓或神经根部受压迫引发疼痛及神经功能损伤,各种并发症也会限制其功能和活动能力,进而导致整体生活质量的下降。相比于肝部和肺部,椎骨周围的血管、脊髓等结构更复杂,切除难度更大,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在治疗策略、仪器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该类肿瘤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临床切除仍主要依靠外科手术。
近年来磁共振引导的椎骨肿瘤热消融因为微创甚至无创、失血少,逐渐得到关注。目前常见的热消融方式包括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射频(RFA)和微波消融(MWA)。超声聚焦束对骨骼穿透力较差,而射频会干扰磁共振成像中信号的激发和接收,所以磁共振引导的椎骨肿瘤消融方式最适合的是微波,作用于极性水分子时会使其剧烈翻转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同时可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因为不依靠电流在组织中的传导,消融区域升温速度更快,消融面更广,血流灌注引起的热沉降效应也就更小,在大体积肿瘤和高阻抗的骨肿瘤上效果更好。
也正因为消融快,为了消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不伤害周围组织,术中实时温度监控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因为丰富的可调参数、无电离辐射等优势,成为术中监控的理想成像方式。但是磁共振温度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emperatureImaging,MRTI)的实时性和准确度仍面临很多挑战,目前还没有在椎骨肿瘤的热消融手术中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模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增大椎骨肿瘤微波热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病人手术时当前体态下的磁共振图像,对所述磁共振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并基于分割图像建立所述病人的个体模型,根据术前仿真模型对所述个体模型进行配准,以得到所述病人当前体态下的精准模型;按照目标插针位置插入微波探针并进行加热,采集加热时的实际温度数据,利用所述实际温度数据校正微波探针模型;对校正后的微波探针模型位于所述精准模型的目标插针位置进行温度仿真,并基于温度仿真结果进行热损伤评估,以修正所述目标插针位置和目标加热时长,生成待消融区域的手术仿真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可以利用病人手术时的真实环境参数校正术前仿真方案,可以在术前仿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插针位置、加热时间等细节的更新微调,从而可以提高手术模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增大椎骨肿瘤微波热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椎骨肿瘤微波消融手术仿真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葵;清华大学,未经应葵;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