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潜器坐底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79741.1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2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秦洪德;国瑀;邓忠超;江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郭莹莹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作用 潜器坐底 支架 | ||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潜器坐底支架,属于水下潜器技术领域。支座的周围连接有多个支撑支架,伸缩机构安装在支座上,支座内部中空能够贮水,通过喷水孔喷射水流获得反作用力,使潜器进入减速状态,通过伸缩机构缓慢降落,伸缩机构通过转动机构一连接在潜器下方,与潜器之间连接液压装置一实现折叠。本新型为潜器坐底过程提供缓冲作用;在潜器正常航行过程中,本新型可折叠在潜器周围;潜器坐底过程中,本新型通过喷水孔喷射水流获得反作用力,使潜器进入减速状态,节省能源。当本新型着底后,潜器可通过伸缩机构缓慢降落,避免着底时与海底直接碰撞,使得坐底过程更加平稳安全,保护潜器和本新型的结构,减少损坏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潜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器坐底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潜器的支架多为固定式支架,坐底时易产生碰撞,若潜器坐底速度较大、坐底姿态不理想,支架和潜器容易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潜器坐底支架。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潜器坐底支架,包括伸缩机构、支座、支撑支架、转动机构一及液压装置一;所述支座的周围连接有多个支撑支架,所述伸缩机构安装在支座上,所述支座内部中空能够贮水,通过喷水孔喷射水流获得反作用力,使潜器进入减速状态,通过伸缩机构缓慢降落,所述伸缩机构通过转动机构一连接在潜器下方,与潜器之间连接液压装置一实现折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潜器坐底支架为潜器坐底过程提供缓冲作用;在潜器正常航行过程中,本潜器坐底支架可折叠在潜器周围;潜器坐底过程中,本潜器坐底支架通过喷水孔喷射水流获得反作用力,使潜器进入减速状态,节省能源。当本潜器坐底支架着底后,潜器可通过伸缩机构缓慢降落,避免着底时与海底直接碰撞,使得坐底过程更加平稳安全,保护潜器和本潜器坐底支架的结构,减少损坏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在潜器上时示意图;
其中:1、伸缩机构;2、支座;3、支撑支架;4、伸缩杆;5、阀门一;6、阀门二;7、挡板;8、磁吸装置;9、转动机构一;10、转动机构二;11、液压装置一;12、液压装置二;13、密封垫;14、固定筒;15、潜器;16、连接杆;17、连接板;1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潜器坐底支架,包括伸缩机构1、支座2、支撑支架3、转动机构一9及液压装置一11;所述支座2的周围连接有多个支撑支架3,所述伸缩机构1安装在支座2上,所述支座2内部中空能够贮水,通过喷水孔喷射水流获得反作用力,使潜器15进入减速状态,通过伸缩机构1缓慢降落,所述伸缩机构1通过转动机构一9连接在潜器15下方,与潜器15之间连接液压装置一11实现折叠。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支座2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支座2呈圆台状,顶部设有进水口,其上设有阀门一5,底部开孔。其它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支座2底部的开孔为喷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伸缩机构1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伸缩机构1包括固定筒14、伸缩杆4、阀门二6、挡板7及磁吸装置8;所述伸缩杆4上下两端穿出支座2,伸缩杆4底部设有挡板7,所述挡板7能够密封支座2底部,所述固定筒14间隙套装在伸缩杆4上端上,并与支座2连通,用于密封支座2上端与伸缩杆4之间的间隙,所述伸缩杆4内部中空贮存高压气体,其上设有阀门二6,所述固定筒14顶部设有磁吸装置8,正常航行状态下伸缩杆4吸附在顶部。其它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9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