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的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042.9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匡国芳;段隆珙;罗华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李彩玲 |
地址: | 2018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至少两个驱动单元、预充电路、供电电路、至少两个开关、至少两组输入端口组和一组输出端口组;预充电路与供电电路电连接,驱动单元和供电电路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至少两个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至少两组输入端口组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组和第二输入端口组,第一输入端口组包括第一输入正极端口、第一输入负极端口和第一通信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组包括第二输入正极端口、第二输入负极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输出端口组包括输出正极端口、输出负极端口和第三通信端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电池组的并联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在电动工具如电动自行车,室外便携式储能行业应用的日益普及,市场对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电池组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市场上的大容量单个锂电池因价格和体积受限,伴随成本压力的日益显现,电动工具、室外便携式储能厂商对价廉物美的多个锂电池并联使用的控制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需要控制系统对电池组进行合理控制。
目前,现有的电池组,通常是通过将单颗的电芯多节并联,以达到所需要大容量的电池组,然而,电池组的容量越大,产品价格越高,同时体积也越大,使用不方便,并且,大多数同电压同容量规格的单个电池组使用时间较短,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的控制系统,以实现电池组的并联使用,为需要大容量的设备提供长时间的动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至少两个驱动单元、预充电路、供电电路、至少两个开关、至少两组输入端口组和一组输出端口组;其中,预充电路与供电电路电连接,驱动单元和供电电路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至少两个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至少两组输入端口组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组和第二输入端口组,第一输入端口组包括第一输入正极端口、第一输入负极端口和第一通信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组包括第二输入正极端口、第二输入负极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输出端口组包括输出正极端口、输出负极端口和第三通信端口;
第一输入正极端口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输出正极端口电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一驱动单元电连接,第一输入正极端口还与预充电路电连接,第一输入负极端口和第二输入负极端口均与输出负极端口电连接,第一输入正极端口、第一通信接口、第二输入正极端口、第二通信接口和第三通信接口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第二输入正极端口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输出正极端口电连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驱动单元电连接,第二输入正极端口还与预充电路电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通信端口采集的一个电池组的信息,通过第一驱动单元控制第一开关的通断,并用于根据第二通信端口采集的另一个电池组的信息,通过第二驱动单元控制第二开关的通断。
可选的,上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
第一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输出正极端口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正极端口电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二极管与输出正极端口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正极端口电连接;预充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供电电路电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预充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供电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MOS管,MOS管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0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