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PN终端接入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0460.8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为(成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9/08;H04L61/5007;H04L61/25;H04L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vpn 终端 接入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VPN终端接入系统及方法,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VPN中心端不能识别使用NAT技术的不同的局域网内的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的问题,从而提高VPN隧道中信息数据传输的准度和效率。该VPN终端接入系统包括第一VPN终端和VPN中心端。其中,第一VPN终端用于向VPN中心端发送注册申请;VPN中心端基于IPSec协议用于与第一VPN终端密钥协商,获取第一密钥以及与密钥对应的第一安全参数索引;VPN中心端还用于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并将第一密钥、第一安全参数索引、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和第一公网IP关联存储;VPN中心端还用于向第一VPN终端发送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第一VPN终端还用于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PN终端接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大,IPv4地址即将耗尽。NAT(英文: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中文: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使得私有网络内部的多个设备可以使用一个外部IP地址接入公共网络,极大的减缓了IPv4地址耗尽的速度。
IPSec VPN是利用IPSec(英文: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中文:互联网安全协议)协议来实现远程接入的一种VPN(英语: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中文:虚拟专用网络)技术。IPSec VPN基于密码技术,在公网上通过处于两个私有网络的VPN中心端和VPN终端为该两个私有网络构建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隧道)。
IPSec VPN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当连接于不同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处于使用NAT技术的不同的局域网内时,不同局域网内部的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可能存在冲突(即两个不同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的局域网内部IP地址相同),这会导致VPN中心端不能识别不同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VPN终端接入系统及方法,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VPN中心端不能识别使用NAT技术的不同的局域网内的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的问题,从而提高VPN隧道中信息数据传输的准度和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VPN终端接入系统,包括第一VPN终端和VPN中心端;其中,所述第一VPN终端用于向所述VPN中心端发送注册申请;其中,所述注册申请包括所述第一VPN终端的密钥协商请求、终端设备的局域网内部IP地址分配请求和所述第一VPN终端的第一公网IP,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于所述第一VPN终端;所述VPN中心端基于IPSec协议用于与所述第一VPN终端密钥协商,获取第一密钥以及与所述密钥对应的第一安全参数索引;所述VPN中心端还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并将所述第一密钥、所述第一安全参数索引、所述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和所述第一公网IP关联存储;所述VPN中心端还用于向所述第一VPN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所述第一VPN终端还用于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
基于该VPN终端接入系统,VPN中心端为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分配局域网内部地址,进而VPN中心端可以为不同的局域网内的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局域网内部地址,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VPN中心端不能识别使用NAT技术的不同的局域网内的VPN终端下的终端设备的问题,从而提高VPN隧道中信息数据传输的准度和效率。
可选地,所述VPN中心端还用于从IP地址池中选择一IP地址以作为第一局域网内部IP地址,并在所述IP地址池中删除所述IP地址。
可选地,所述第一VPN终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密钥加密数据以生成数据包,并向所述VPN中心端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安全参数索引;所述VPN中心端还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安全参数索引;在确认所述安全参数索引为所述第一安全参数索引后,基于所述第一密钥,解密所述数据包中的加密数据;向服务器发送解密后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为(成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创为(成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