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棕榈油基增塑剂潜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80845.4 申请日: 2021-08-02
公开(公告)号: CN113502121B 公开(公告)日: 2022-11-18
发明(设计)人: 李鹤;李小亮;白志欣;张志功;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三棵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9D175/08 分类号: C09D175/08;C09D7/65;C09D7/61
代理公司: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代理人: 方金芝
地址: 351152 福建省莆***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棕榈油 增塑剂 固化 组分 聚氨酯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棕榈油基增塑剂潜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棕榈油基增塑剂潜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由以下组分按照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植物基增塑剂、滑石粉、重钙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有机铋、脱芳烃溶剂油、有机硅类消泡剂、亚胺类潜伏性固化剂。本发明所得到的防水涂料按照GB/T19250‑2013I型标准测定其涂膜后的拉伸性质力学特性,符合标准要求。根据JC/T1066‑2008方法测试,本发明的产品检测可以通过A类标准要求。产品表干5‑6h,实干12‑14h,远超国标要求,而且涂膜致密,防水效果优异,30℃储存达1年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棕榈油基增塑剂潜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防水涂料是美国最先研制并使用的,日本于1964年引进美国技术进行生产。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聚氨酯的工业化生产,80年代初将聚氨酯材料应用于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它与空气中的湿气接触时会固化,从而使基层表面形成无接缝整体防膜,涂膜抗拉性强度高,柔韧性强,就算基层有开裂和伸缩的情况也不会受影响,所以其适应能力很强,根据防水协会粘度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建筑防水材料总产量预计达24.2亿平方米,预计同比增长率为9.4%。防水涂料占比为28.09%,聚氨酯防水涂料占防水涂料总量的30.26%。防水涂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且量巨大。JC/T500-92《聚氨酯防水涂料》行业标准于1993年4月1日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以焦油改性为主。但焦油型防水涂料具有刺激性气味,含大量易挥发的有害毒物,严重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禁止使用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呼吁也越来越强,国家建设部于1998年做出限制,并逐渐禁止在聚氨酯防水涂料中使用煤焦油的决定。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GB/T19250-2003《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家标准。这个时候低价的氯化石蜡增塑剂进入聚氨酯防水行业,一直到GB/T19250-2013《聚氨酯防水涂料》实行,短链或中链氯化石蜡(SCCPs)或其混合物成为整个聚氨酯防水行业中作为最主要的增塑剂,在配方中添加量占配方比重的15-35%,几乎覆盖整个行业,添加量非常大。行业中常用的还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迁移性高,很容易从产品中释放,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具有类似荷尔蒙的内分泌干扰特性,生殖毒性,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生殖和发育,也是有毒害的物质。常用增塑剂还有对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价格较高行业应用较少。还有一类最新的生物类增塑剂,但是生物基材料因为产地气候环境等问题来源不稳定,加工后的质量也不稳定,价格也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棕榈油基增塑剂潜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氨酯防水涂料冷却至室温后,按照GB/T19250-2013I型标准测定其涂膜后的拉伸性质力学特性,符合标准要求。根据JC/T1066-2008方法测试,本发明的产品检测可以通过A类标准要求。产品表干5-6h,实干12-14h,远超国标要求,而且涂膜致密,力学性能优异,经检测30℃储存达1年以上。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棕榈油基增塑剂潜固化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由以下组分按照以下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将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植物基增塑剂、滑石粉和重钙粉,投入到负压反应釜中,然后设置搅拌速率为300-500r/min(以下步骤均保持该搅拌速率),接着在温度为115-125℃、压力为-0.09--0.1Mpa下反应排水2-4h;

然后关闭负压并在温度为60-70℃下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然后在65-75℃下保温2-4h;

然后在温度为65-75℃下加入有机铋并保温25-35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三棵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三棵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