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间利用的双工位升降梯立体车库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2257.4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岗;戴文涛;王锦;王军军;邹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泊智控(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8 | 分类号: | E04H6/08;E04H6/18;E04H6/42;G06F30/13;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间 利用 双工 升降梯 立体车库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利用的双工位升降梯立体车库及控制系统,涉及交通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停车模拟模块、碰撞分析模块;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立体车库当前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停车时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所述停车模拟模块用于对停车的过程进行模拟,所述碰撞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当前停车状态分析在停车位移动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碰撞,设置有停车模拟模块和碰撞分析模块,可以根据车辆停放在停车位上的姿态,来模拟分析停车位移动过程中是否会对停靠在停车位上的车辆造成剐蹭,当存在剐蹭的安全隐患时,提醒用户调整车辆姿态,使得立体车库对于车辆的停放更加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空间利用的双工位升降梯立体车库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控制系统是指对道路交通和非道路交通的情况进行自动化控制,其中包括对立体车库的交通情况进行控制;
立体车库是一种用来最大量存放车辆的机械设备,立体车库的投入使用,不仅仅实现了车辆停车的自动化管理,同时,提高了车库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可以在停放更多车辆的情况下,占用更少的空间;
中国专利【CN109779347A】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类机械式立体车库,具体公开了梳形停车板、升降井、升降导轨和托板组件,利用托板组件和升降轨道将车辆在升降井内实现升降,利用梳形停车板对车辆进行存放;
上述技术方案的使用还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立体车库,由于在停车过程中,事先将车辆停靠在停车位上,然后通过停车位的移动来实现车辆的停放,由于车辆在停车位上停靠不标准,容易导致出现停车位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车辆造成剐蹭的情况;
2、停车位的分布十分的简单低效,使得立体车库的实际利用率较低;
3、一台升降机的使用,使得对于车辆的存储和取出效率低下,用户停车或取车的等待时间较长;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基于空间利用的双工位升降梯立体车库及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空间利用的双工位升降梯立体车库及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空间利用的双工位升降梯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停车模拟模块、碰撞分析模块和语音提醒模块;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立体车库当前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建立当前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是因为随着车辆不断的停入立体车库内部,使得相邻停车位的状态会发生改变,所以需要建立立体车库当前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停车时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以便于确认当前的车辆停放姿态是否会影响停车位的正常移动,所述停车模拟模块用于对停车的过程进行模拟,所述碰撞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当前停车状态分析在停车位移动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碰撞,避免停车位在移动过程中,导致停车位上停靠的车辆与其他车辆或停车位发生碰撞,因为不同的车辆的轴距不同,轴距较大的车辆车身较长,会影响停车位的正常移动过程,所述语音提醒模块通过语音的形式提醒用户对车辆当前的姿态进行调整;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输出数字化三维模型,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输入端,所述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输出端连接停车模拟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停车模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碰撞分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碰撞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语音提醒模块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包括三维扫描仪和建模单元;
所述三维扫描仪用于对立体车库的当前三维数据进行扫描采集,所述建模单元用于根据三维扫描仪所采集的三维数据建立立体车库当前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泊智控(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泊智控(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2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