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监测海河湖库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4647.5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麟;王丽艳;刘志涛;徐浩青;周爱兆;李晓道;姜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美丽 |
地址: | 212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监测 海河 疏浚 过程 二次污染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实时监测海河湖库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于走航船上的水体密度分布监测模块、污染物分布信息转换模块、污染物分布信息输出模块,所述的水体密度分布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疏浚过程中污染水体在纵向上的密度分布情况,所述的污染物分布信息转换模块用于将污染水体的密度转化为污染物的浓度,并利用污染物分布信息输出模块将监测点位处的水体深度和污染物浓度的关系输出;
所述水体密度分布监测模块的监测方法为:水体密度分布监测模块采用多频测深仪,在多频测深仪测得不同污染水体密度的分界面间进行插值,得到监测点上污染水体密度纵向区域的分布图;
所述污染物分布信息转换模块的信息转化方法为:污染水体纵向密度分布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式中为距水面d处水体中污染物p的浓度,ρd为距水面d处的污染水体密度,αp为监测水域中污染水体密度与污染物浓度换算系数,所述αp的计算方式为式中和ρ*为疏浚点位底泥的污染物浓度和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海河湖库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频测深仪与船体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0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海河湖库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浚点位底泥的污染物浓度和密度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疏浚区域的表层底泥勘测点各类污染物平均浓度以及平均密度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空间分布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海河湖库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分布信息输出模块将监测点位处的水体深度和污染物浓度的关系以表格形式或曲线图方式输出。
5.一种实时监测海河湖库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疏浚工程开展前,获取海洋或河流或湖泊或水库疏浚区域的底泥信息,包括表层底泥的各类污染物平均浓度以及底泥平均密度的空间分布图;
(2)在疏浚工程开展过程中,将水体密度分布监测模块装载在走航船上,对需要监测可能发生二次污染的水体点位或区域进行循环走航,利用多频声纳频率与介质密度之间的关系,获取监测点位的污染水体密度的纵向分布信息;
(3)根据(2)中污染水体密度的纵向分布信息以及(1)中污染水体密度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监测点位的污染水体污染物浓度纵向分布信息、区域污染分布信息,其中,污染水体纵向密度分布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式中为距水面d处水体中污染物p的浓度,ρd为距水面d处的污染水体密度,αp为监测水域中污染水体密度与污染物浓度换算系数,所述αp的计算方式为式中和ρ*为疏浚点位底泥的污染物浓度和密度;
(4)污染物分布信息输出模块实时传输污染信息,展示污染情况,为业主、施工方、监理方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46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