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先导式油箱隔离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4967.0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运忠;杨依;宋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王亚萍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导 油箱 隔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导式油箱隔离阀。它包括基础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基础模块包括阀体、双通阀组件和先导腔体,所述双通阀组件安装于阀体内部将阀体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先导腔体固定于阀体一侧将阀体一侧密封,所述双通阀组件的定位杆穿过阀体一侧与先导腔体的弹性侧相接触;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固定支架、独立腔体和传动销轴,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独立腔体的弹性侧,所述传动销轴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传动销轴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支架与独立腔体的弹性侧相接触,所述独立腔体的内腔通过管道与先导腔体的内腔连通。本发明可降低炭罐工作负荷,炭罐在低脱附条件下,实现了低HC排放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导式油箱隔离阀。
背景技术
炭罐可吸附来自燃料箱挥发出燃油蒸汽,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歧管内负压可将炭罐内吸附的燃油蒸汽输送至燃烧室内参与燃烧,既减少燃油蒸汽的挥发有实现了节能的目的。随着中国节能减排的要求,混动车型会越来越多。这类车型主要的特点是发动机的工作时间越来越短,会造成炭罐内吸附的燃油蒸汽无法脱附干净,车辆在停车时会造成从炭罐内挥发出的燃油蒸汽较多。为解决该问题,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主要存在两种解决方案:
1、针对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采用高压隔离阀将高压油箱和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分分离,这样高压油箱内燃油蒸汽挥发量明显降低,而且进入炭罐的燃油量会很少。这样就可以避免炭罐因脱附体积变小导致燃油系统排放量过多的问题。但是不仅仅油箱隔离阀的成本较高,还会导致油箱必须为高压油箱、OBD泄漏检查检测必须采用主动泵气等装置,这样整个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成本较高。
2、针对HEV(非插电式混动)车型:整个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和传统燃油车一致,油箱和炭罐之间直接连通,为了减少炭罐蒸发排放量,会在炭罐同大气端处增加蜂窝式炭棒,因为脱附体积量过低,通常会使用多根蜂窝炭棒。因蜂窝炭棒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垄断等因素导致成本较高,蜂窝炭棒可分成不同规格,规格不同成本有较大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先导式油箱隔离阀,能够使用于HEV车型内,在减少炭罐的排放同时,又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先导式油箱隔离阀,包括基础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基础模块包括阀体、双通阀组件和先导腔体,所述双通阀组件安装于阀体内部将阀体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先导腔体固定于阀体一侧将阀体一侧密封,所述双通阀组件的定位杆穿过阀体一侧与先导腔体的弹性侧相接触,控制先导腔体或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的压力变化来驱动双通阀组件动作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固定支架、独立腔体和传动销轴,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独立腔体的弹性侧,所述传动销轴安装于固定支架上,传动销轴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支架与独立腔体的弹性侧相接触,所述独立腔体的内腔通过管道与先导腔体的内腔连通,控制传动销轴位置变化来改变独立腔体的内腔压力。
双通阀组件为机械常闭压力阀且设有两个接头,分别和油箱蒸汽管口和炭罐的吸附管口相连接,油箱蒸汽管通往炭罐吸附管口的通道的开启压力可以设计为35kPa或15kPa以下,而炭罐吸附管口通往油箱蒸汽管的通道的开启压力设为6kPa以下。先导腔体设上部设有两个端口,其中一端口和控制模块相连接,另外一端和炭罐的脱附管口相连。下部设有橡胶膜片,橡胶膜片动作时可传递至双通阀组件,控制模块动作或炭罐进行脱附时,可以使橡胶膜片发生形变,实现了双通阀组件的开启或关闭功能。
所述控制模块由可变腔体和传动销轴两部分组成,可变腔体的接头和基础功能模块相互连接;传动销轴和油箱的油箱盖小门相互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选择物理传动(机械传动、气体、液态)或场力传动(电场、磁场或等离子场)。当油箱盖小门后,触发了传动销轴的位置状态改变,使可变腔体内部形状和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转换为力的形式传递至基础功能模块内部,可以实现控制基础模块通道关闭和开启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4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