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式四肢快速止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5199.0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崔树森;刘景鑫;柳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四肢 快速 止血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式四肢快速止血装置,属于医疗急救设备。气体发生器通过充气导管分别连接前端充气式止血环和后端充气式止血环,止血粉输送管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中的止血药包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提供针对四肢的紧急止血功能,提高紧急情况下现场处理伤口止血的能力,提高伤者的救治率,通过调节压力调节螺母,改变弹簧力的大小,从而改变控制阀芯停止滑动时所需要达到的平衡力,即改变了充气止血环内的压力,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压迫止血作用力的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急救设备,尤其一种涉及充气式四肢快速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械事故所造成创伤已引起各国得关注,全世界每年发生在生产岗位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成百上千万的工人在有事故隐患和暴露在有职业危害物质的工作场所中工作。在我国,创伤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创伤的死亡人数超70万。其中约有20%因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死亡,失血性休克占首位。
急救人员在对四肢创伤进行止血的过程中,常采取指压或包扎止血,通过对出血部位施以压迫力,以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但当伤者创伤面积较大或大血管破裂时,指压止血效果欠佳,而压迫止血时间常需10分钟以上,若使用方法不当易造成肢体组织坏死、加重感染等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式四肢快速止血装置,以解决对四肢创伤进行快速止血的过程中没有相应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气体发生器、前端充气式止血环、后端充气式止血环、充气导管、止血粉输送管,其中气体发生器通过充气导管分别连接前端充气式止血环和后端充气式止血环,止血粉输送管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中的止血药包连接。
本发明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外壳、压缩气瓶、控制阀体、止血药包、控制阀芯、弹簧、充气口、止血粉输送口、压力调节螺母,其中压缩气瓶的排气孔处与控制阀体的进气孔处螺纹连接,控制阀芯通过弹簧和压力调节螺母插入控制阀体内,弹簧套接在控制阀芯上,充气口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控制阀体下部的排气孔、另一端用于连接充气导道,止血药包固定安装在外壳、且与控制阀体的上部排气孔联通,止血粉输送口与止血粉输送管连接。
本发明所述控制阀芯底部有进气孔和排气孔,控制阀芯底部的通孔与进气孔和排气孔中间的气道联通。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提供针对四肢的紧急止血功能,提高紧急情况下现场处理伤口止血的能力,提高伤者的救治率,通过调节压力调节螺母,改变弹簧力的大小,从而改变控制阀芯停止滑动时所需要达到的平衡力,即改变了充气止血环内的压力,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压迫止血作用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以上肢前臂为例;
图2是本发明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关闭时状态;
图3是本发明气体发生器给止血环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气体发生器给止血药包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人体穿戴后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包括气体发生器1、前端充气式止血环2、后端充气式止血环3、充气导管4、止血粉输送管5,其中气体发生器1通过充气导管4分别连接前端充气式止血环2和后端充气式止血环3,止血粉输送管5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1中的止血药包10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