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编织物与泡沫芯轴共固化的经编机梳栉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5362.3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潘忠祥;乔凤;欧阳威豪;吴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C3/40 | 分类号: | D04C3/40;D04C3/48;B05D1/18;B05D3/0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施春宜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编织物 泡沫 芯轴共 固化 经编机梳栉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编织物与泡沫芯轴共固化的经编机梳栉制造方法,包括编织阶段和固化阶段;编织阶段工艺如下:计算芯轴的收敛区域长度L和抽取速度V;将计算结果编译为程序语言,并输入环形编织机的控制单元;将泡沫芯轴安装于机械手上,启动程序进行编织,形成编织物;固化阶段工艺如下:打孔;将脱模布裹在编织物上,再将导流网裹在其外侧;将编织物置于真空包中;称取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置入烧杯I中,搅拌均匀至液体透明,将其放入真空罐中抽取气泡;开启真空泵,共混溶液由烧杯流入真空包中;烘烤;烘烤后取出并拆除真空包、导流网、脱模布,即可得到最终成品。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梳栉具有轻量化、运动发热少且耐疲劳等诸多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经编机梳栉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环形编织物与泡沫芯轴共固化的经编机梳栉制造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编织织物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完成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梳栉横移机构是经编机上的重要部件,梳栉在成圈过程中按织物组织要求横移,将经纱垫于针上,从而织成具有组织结构的针织物。因此梳栉的运动速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经编机的生产效率。
国产装备的运转速度依然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经编机关键运动部件仍然使用金属合金材质,能否有效实现机件的轻量化是制约国产高速经编机发展的重要问题:(1)金属机件在织机门幅较大的情况下会由于自重而造成运动惯量增加,不利于提高车速;(2)金属机件由于刚度不足、挠度过大而造成宽度方向上机构精度下降;(3)金属机件的抗振性能较差,易受其他振动源的干扰而发生机构偏差;(4)高速运转工况下,金属机件往往因为局部发热造成刚度下降和精度偏差,影响经编织物的品质。基于以上原因,开展用于国产高速经编机机件的轻量化研发,对于提高设备运行精度、提高稳定性、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环形编织物与泡沫芯轴共固化的经编机梳栉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编织物与泡沫芯轴共固化的经编机梳栉制造方法,其通过在泡沫芯轴外包覆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使制得的梳栉具有轻量化、运动发热少且耐疲劳等诸多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环形编织物与泡沫芯轴共固化的经编机梳栉制造方法,其包括编织阶段和固化阶段;其中,所述编织阶段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1),测量出泡沫芯轴的周长,根据其周长将其等效为圆形,并得出该圆直径,根据该直径及编织角度,计算出芯轴的收敛区域长度L和抽取速度V;
1-2),将计算结果编译为程序语言,并输入环形编织机的控制单元;
1-3),将泡沫芯轴安装于机械手上,启动程序进行编织,形成编织物;
所述固化阶段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2-1),用打孔器在脱模布上打孔,之后将脱模布裹在编织物上,再将导流网裹在其外侧;
2-2),将裹好导流网的编织物置于真空包中,所述真空包两侧置有导管;
2-3),用天平称取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置入烧杯I中,搅拌均匀至液体透明,之后将烧杯I放入真空罐中抽取气泡;抽取气泡完成后将烧杯I从真空罐中取出;
2-4),真空包一端导管接入盛有树脂与固化剂共混溶液的烧杯I,另一端导管接入空烧杯II中,空烧杯II置于真空罐中;
2-5),开启真空泵,共混溶液由烧杯流入真空包中,待溶液完全浸渍织物,将真空包两端导管扎紧,关闭真空泵;
2-6),将浸渍得到的管子置于烘箱中进行烘烤;烘烤后取出并拆除真空包、导流网、脱模布,即可得到最终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