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单通道纯干法除尘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6720.2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侯林泽;王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冶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8 | 分类号: | C21C5/38;C21C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李文会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烟气 余热 回收 综合利用 通道 纯干法 除尘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单通道纯干法除尘系统,包括:同步余热回收子系统,包括余热锅炉,整体结构为U型结构;转炉烟气除尘回收子系统,与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单通道纯干法除尘方法,包括提供同步余热回收子系统,接收转炉烟气,将其处理为积灰和烟气;提供转炉烟气除尘回收子系统,与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连通,用于过滤烟气。依照本发明,转炉烟气排放由原来的40mg/m3提升为10mg/m3、蒸汽折合减排CO2,约2.5万吨、转炉炉后清洁化。该工艺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效益性、在实现转炉烟气达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企业综合运行成本,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除尘技术领域,涉及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单通道 纯干法除尘系统,特别涉及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单通道纯干法除尘方 法。
背景技术
1.转炉炼钢概况
转炉炼钢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炼钢工艺,据不完全统计,约80%的钢是转 炉生产的,我国是产钢大国,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氧气转炉以来,目前, 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转炉约900余座。转炉在冶炼过程中,随着氧气的吹入, 产生大量的烟气,在炉内称之为炉气。炉气经汽化烟罩进入除尘系统的称为 烟气主系统,或叫一次除尘,主系统的烟气经净化后,C030%、022%的, 称为转炉煤气,进入转炉煤气柜;C030%、022%的,称为废气,送放散塔放散。
转炉烟气在钢铁行业是最具特殊性烟气,其本身具有三大资源:
一是热能:转炉在冶炼周期内,烟气量很大,烟气量为500—700Nm3/吨钢; 炉内温度很高,最高超过1600℃,致使其烟气温度也很高,至汽化烟道II段 出口,即进入除尘系统前,烟温高达800—1000℃;
二是转炉烟气中含氧化铁、氧化钙类尘量高,达80-150g/m3,有时瞬时 达200g/m3
三是转炉烟气在吹氧期间烟气中含有大量CO,含量最高达80%。
2、现行转炉烟气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转炉烟气净化处理有两种工艺:
第一种日本新日铁和川崎公司于60年代联合开发研制成功的转炉煤气 净化技术,称为“OG法,即烟气从汽化烟罩末段出来后,先进入“一级文 氏管”除尘器,然后进入“二级文氏管”除尘器,用水将烟温从800-1000℃ 降到73~65℃,含尘量由80-150g/m3降至100mg/m3以下,然后进行煤气回收 或放散。这种工艺流程称为湿法除尘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系统安全可靠; 缺点是耗水量很大,每吨钢约3~5吨水,以80t转炉为例,小时用水量达 300~500t,并且污水污泥处理量大,需设庞大的处理系统,能耗高且环境污 染严重。
第二种是德国蒂森公司和鲁奇公司在60年代末联合开发了在转炉煤气 干法除尘技术。简称“LI”法。系统主要由蒸发冷却器、静电除尘器和煤气 冷却器组成,该流程烟气从汽化烟罩末段出来后,先进入蒸发冷却器,采用 双介质(蒸汽和水)将烟气从800-1000℃降至200℃,进电除尘器,将烟气含尘 量降到10mg/m3,然后进行煤气回收或放散。在全国和全世界正处在推广扩 大应用中。它耗水量较低,每吨钢耗水约0.5-1.0t,取消了庞大的水,处理系 统,炉尘星干粉状。但投资高,运行中管理和操作要求高。
现行转炉烟气处理方法中,无论是“OG法还是“LI”法,从其工艺本 身,都已发展到相当完备。但从转炉烟气资源效能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把转炉烟气资源效能最小化:
(1)800-1000℃的烟气热能不能回收利用;
(2)转炉C0煤气变成含水及水蒸气的转炉煤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冶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冶蓝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