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突泥涌水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6987.1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雄;黄敏;张忠星;刘耀星;崔瀛;夏华灿;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D11/08;E21D11/10;E21D11/18;E21D11/15;E21D9/00;E21F16/02;E21F1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轩丽杰 |
地址: | 35011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突泥涌水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隧道突泥涌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A洞内施作止浆墙、步骤B掌子面注浆加固、步骤C管棚超前预支护及套拱支撑、步骤D径向注浆加固、步骤E加密监控量测布点;
所述步骤E在进行步骤A、步骤B、步骤C、步骤D时同时实施,对静水压力、水量、涌泥量进行测量,用于判断各步骤处理突泥涌水的处治效果;
所述步骤A洞内施作止浆墙;当洞内泥浆与掌子面的距离达到3m时停止施工,施工止浆墙的过程中采用大块预制件和洞碴,分三台阶进行施工,每一级止浆墙都埋设排水管、注浆管以及孔口管,用于隧道排水、注浆以及注浆时注浆管万一被冲出时作为注浆孔的钻进导向;
所述步骤B掌子面注浆加固;在洞内施作止浆墙后,判断洞内施做管棚的地质条件是否为断层破碎带,在开展洞内管棚施工的过程中,注浆加固掌子面,将管棚施工工作室设置在工作面后一段,尺寸结合管棚施做空间进行设置;断面面积有所增加,适当提高支护参数,隧道掌子面的注浆管长度为4~5.5m,相邻钢管之间的间距为1.0m,呈梅花形布置,采用水平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注浆材料的水灰比控制在0.4~0.6之间,控制注浆压力在0.5~1.0MPa之间,在正式注浆之前,需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佳的浆液配合比和注浆压力;
所述步骤C管棚超前预支护及套拱支撑;完成掌子面的注浆加固后,在套拱上安装导向管,作为管棚的固定端,用其控制管棚搭设角度和方向,进而确保管棚施作方位的准确性;
所述步骤D径向注浆加固;在管棚超前预支护及套拱支撑后,进行径向注浆对隧道预支护,用长度为4.5m的钢花管,控制钢花管的纵向间距为1.5m,环向间距为0.6m,保证倾角上斜60°,在这个施工阶段,所有的管长和注浆深度参数必须严格按施工设计进行,开始全面注浆工作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佳的注浆压力和最佳的配合比参数,开展注浆施工时,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控制水灰比为(0.5~0.8)∶1,掺入适量的水玻璃或氯化钙,注浆分为初压和终压,初压压力控制在0.5~1.0MPa,终压为2.0MPa,严格按从两边向拱顶的方向进行注浆;
所述步骤E加密监控量测布点进行监控测量,判断涌水突泥处治效果;监控量测包含施工期间监控量测和运营期间监控量测,施工期间监控量测加强水文量测、观测,量测静水压力、水量、涌泥量,观测地下水水量变化、水压变化及是否出现突泥或淤塞的情况,运营期间监控量测加强地下水变化情况及隧道结构受力、变形情况量测,并继续监测斜井隧道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变形、受力情况及水文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突泥涌水的施工方法,特征在于,所述管棚的固定端为套拱,在套拱内部设置工字钢,将孔口管和工字钢焊接在一起,采用双面焊接的方式焊接钢拱、钢筋网和孔口管,保证焊缝的长度超过2.5d-3d,d为孔口管直径,套拱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加入早强剂;
所述管棚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套拱施工的稳定性,适当使用临时支撑提高套拱的稳定性,管棚采用壁厚为8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作而成,控制钢管的间距为0.3m,控制仰角处于2~3°之间,在管棚注浆过程中,用水泥-水玻璃浆液作为注浆液,控制其体积比1∶0.3~1∶1,水玻璃浓度采用30~35B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9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道路用自适应划线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牵引网高阻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