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7135.4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武;朱伟民;许啸;张涤宇;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张勇;周晓艳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资源 再生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包括喷淋浓缩塔和流化干燥床;所述喷淋浓缩塔与流化干燥床之间通过第一蒸汽管路和第二蒸汽管路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一蒸汽管路中的蒸汽由喷淋浓缩塔流向流化干燥床;所述循环回路与外部热源连接;所述喷淋浓缩塔底部设有废水池,所述废水池通过排出泵与流化干燥床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喷淋浓缩塔对工业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设置流化干燥床对浓缩后的废水进行加热烘干,喷淋浓缩塔与流化干燥床之间通过第一蒸汽管路和第二蒸汽管路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蒸汽对工业废水进行加热,增大蒸汽与废水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传热传质系数,简化了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国家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很多行业都提出了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倡导,所有的废水都需回收利用。
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传统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有多联闪蒸(或多级闪蒸)浓缩结晶技术,该技术一般采用3~5联闪蒸浓缩器串联使用,每一联中的主要设备包括闪蒸蒸发器、蒸汽凝结加热器以及废水强制循环泵,通过真空泵,维持不同的真空度;首联采用外部热源加热,上联闪蒸生成的蒸汽加热下联闪蒸浓缩后的废水,同时蒸汽自身凝结成水,从而被从废水中分离出来,通过多级闪蒸浓缩,实现从废水中回收凝结水。但是,该技术采用上联蒸汽加热下联的浓缩液,该加热蒸汽与废水之间的传热温差受上下联之间的真空度差控制,根据采用联数不同,传热温差一般维持10~20℃不等,每联中的加热器传热端差小,闪蒸蒸发器中的传质系数小、传质蒸发动力小,使得该技术存在系统复杂、设备庞大等问题,从而导致工程造价高,并且在运行中存在管道易出现结垢、堵塞、出力下降等问题。并且采用该技术废水处理成本仍然较高,废水处理成本达一般都需30元/t左右。
从多联闪蒸浓缩结晶技术衍生出来的蒸汽加压多联技术及机械加压多联技术等,仅改变了初始加热热源的问题,闪蒸浓缩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多联闪蒸技术存在的问题,这些衍生技术同样存在。
针对多联闪蒸浓缩结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国内火力发电厂近年来进行了废水喷入锅炉出口除尘器前烟道进行废水干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研究,但因废水量大,仍需要对废水进行浓缩处理,一般需对废水进行采用1至2联浓缩处理。
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多联闪蒸浓缩结晶技术因传热传质小造成的设备过于庞大,多联闪蒸技术通常都需在废水预处理阶段设置超滤甚至纳滤进行精细过滤,然后再采用高压反渗透设备对废水进行初步浓缩,以降低多联闪蒸的废水处理量与处理难度,使得废水处理设备投资成倍的增加。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废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以解决传统废水处理装置结构复杂、废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包括喷淋浓缩塔和流化干燥床;所述喷淋浓缩塔与流化干燥床之间通过第一蒸汽管路和第二蒸汽管路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一蒸汽管路中的蒸汽由喷淋浓缩塔流向流化干燥床;所述循环回路与外部热源连接;所述喷淋浓缩塔底部设有废水池,所述废水池通过排出泵与流化干燥床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蒸汽管路上设有增压加热单元。
优选的,所述增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增压装置与所述喷淋浓缩塔的蒸汽出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流化干燥床的蒸汽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淋浓缩塔内部设有与第二蒸汽管路连接的第一喷汽层和第二喷汽层,所述第一喷汽层位于所述废水池的液面下方,所述第二喷汽层位于废水池的液面上方;所述喷淋浓缩塔内部还设有循环喷淋层,所述循环喷淋层通过循环泵与废水池连接,所述循环喷淋层位于第二喷汽层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7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联轴器及其组成的取样针升降结构与手动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松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