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向炮孔堵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7389.6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权;司凯凯;柯丽华;王其虎;杨如孜;王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18 | 分类号: | F42D1/18;F42D5/0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向炮孔堵塞装置,包括水炮袋,铰接件、滑块、浮球、连接套筒、支撑杆结构、连接杆、固定杆、橡胶球、装置本体以及固定圆环;装置本体为圆柱形结构设置且其上端设置有蜂窝出水口,下端设置有注水口;水炮袋套接在蜂窝出水口上;装置本体内部靠近蜂窝出水口下方处设置浮球,且出水口孔径大于注水口孔径,浮球直径介于两者之间;连接套筒通过铰接件与连接杆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套在支撑杆上面的滑块与支撑杆结构滑动连接,支撑杆一端与橡胶球固定连接,同时支撑杆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固定杆一端铰连,固定杆另一端与固定圆环铰接。该装置即可以防止炸药由于自身重力从炮孔中滑落,又可以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爆破施工的上向炮孔堵塞装置,属于爆破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钻孔爆破是工程建设中的常用爆破技术,尤其是在隧洞施工中,因其成本较低仍被广泛应用。在爆破施工过程中,为保证爆破效果,使爆破产生的能量得到最大化利用,需要对炮孔进行封堵,常用的堵塞材料包括泡泥、水炮泥袋、以及聚氨酯发泡剂。但是在现场施工中,尤其是对上向炮孔进行堵塞时,由于炸药以及堵塞材料的自身重力,无法对炮孔进行有效封堵,使得装药效率降低,封堵效果变差。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炮孔装药后进行充分的填塞,可大大降低爆破成本,提高爆破效果,加快工程进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提供一种有效上向炮孔堵塞的装置,可以避免因炸药的自身重力滑落造成的装药难、效率低下,还可以有效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污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向炮孔堵塞装置,使用时可避免因炸药的自身重力滑落造成的装药难、效率低下;同时此装置还可以在炮孔中安装水炮袋,有效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向炮孔堵塞装置,包括水炮袋,铰接件,滑块,浮球,连接套筒,支撑杆结构,连接杆,固定杆,橡胶球,装置本体,固定圆环;
所述装置本体为圆柱形结构设置且其上端设置有蜂窝出水口,下端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水炮袋套接在所述蜂窝出水口上;
进一步地,可以在炮孔中安装所述水炮袋,有效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污染。
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靠近所述蜂窝出水口下方处设置所述浮球,所述浮球和所述蜂窝出水口,以及所述注水口为同一整体,且所述出水口孔径大于所述注水口孔径,所述浮球直径介于两者之间;
进一步地,当通过所述注水口向所述水炮袋注水时,注水后的所述水炮袋与炮孔内壁贴合,此时停止注水,由于所述浮球密度略大于水,因此,所述浮球由于自身重力可以在孔径变化处进行封堵,防止所述水炮袋内的水回流,此时完成炮孔的全部封堵。
所述连接套筒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套在所述支撑杆上面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杆结构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橡胶球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固定杆一端铰连,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圆环铰接;
进一步地,当通过水管拉动所述连接套筒时,所述支撑杆覆盖整个炮孔,借助所述橡胶球与炮孔内壁的摩擦力,以及所述支撑杆的弹力维持可以有效地固定堵塞装置,有效防止炸药由于自身重力从炮孔中滑落,避免因炸药的自身重力滑落造成的装药难、效率低下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水炮袋选用的材料为橡胶或乳胶。
可选的,所述水炮袋选用的材料为橡胶或乳胶,具有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口与水管通过不锈钢卡箍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浮球材料密度略大于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7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生制作方法
- 下一篇:针对LAG-3的抗体分子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