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7463.4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江锋沅;田延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能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97/02;C08L5/08;C08K3/04;C08H8/00;C08B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钟华;任永利 |
地址: | 31541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生物 塑料薄膜 制备 方法 及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薄膜,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可降解聚合物使用所导致的环境、生态、人体健康等问题,本发明以农林废弃物及渔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多级水热分级处理与机械力化学耦合的方法,重组生物质,制备出一种可降解额生物质塑料薄膜。其与现有的塑料性质相接近,进而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料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的同时,变废弃生物质为宝,具有极佳的环保性能,且制备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降解的生物质塑料薄膜。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的发明,本意是增加薄膜材料的回收利用率,然而目前塑料薄膜的利用以一次使用为主。每年生产的1400万吨传统塑料包装废物中,仅有160万吨通过回收利用,其余均以随机丢弃、垃圾填埋、焚烧等方式以一次性使用出现。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而且随着塑料垃圾的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过程将生成大量的次生微塑料,进一步的形成了人体健康的威胁,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如何降低塑料不可降解塑料薄膜的使用是人类生存的关键。
生物质可降解薄膜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塑料替代品。目前已有的处理技术为将生物质作为填充物料与石油基聚合物制备成塑料,及将生物质通过预处理制备聚合物单体后再合成聚合物制备成塑料(包括制被成不可降解塑料,及可降解塑料)。
中国专利CN 113024971 A公开了废弃生物质PVC复合管材制备方法。该发明,在PVC中掺入了一定量的的经稀碱处理的废物生物质,使得材料的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大幅度提升,且制备成本降低。
中国专利CN 104277246 A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薄膜。该发明使用了玉米淀粉作为主要的成分,并将其与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制备了具有生物降解和光敏降解的优点,且降解速度跨、降解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中国专利CN 112898671 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环保塑料饭盒制备方法。该发明专利利用农产品废料,与聚羟基脂肪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增塑剂、木质素、高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相互组合形成生物质的可降解塑料,且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此外,该方法可根据保质时间对其聚合醛加量或减量。
综上三例,均为通过将生物质添加入聚合物中制备生物质可降解塑料,虽可起到增强塑料材料的强度,及降低不可降解聚合物的使用量。但仍未有效地不可降解聚合物的使用问题,且生物质的添加反而将提高微塑料的环境风险。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可降解聚合物使用所导致的环境、生态、人体健康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生物质塑料薄膜制备方法,利用生物质各组分的特性,通过多级水热分级处理与机械力化学耦合的方法,重组生物质,使其与现有的塑料性质相接近,进而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可降解聚合物使用所导致的环境、生态、人体健康等问题,本发明以农林废弃物及渔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多级水热分级处理与机械力化学耦合的方法,重组生物质,制备出一种可降解额生物质塑料薄膜。其与现有的塑料性质相接近,进而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料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的同时,变废弃生物质为宝,具有极佳的环保性能,且制备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生物质塑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将生物质1经破碎、过一定目数的筛子进行筛分;
2)将生物质1与水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第一水热反应,具体为,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气氛下,加压至一定压力,加热至一定温度,恒温停留一定时间后,制得水热浆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能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能环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7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联机空调地暖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校音乐教育乐谱书写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