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及变温稳定性提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9001.6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5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段启航;范建强;杨广;李楼;王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G02B6/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71011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铌酸锂 集成 光学 器件 稳定性 提升 方法 | ||
1.一种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尾纤支座(2)、金属管壳(3)和保偏光纤(6),所述尾纤支座(2)和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均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管壳(3)内,所述尾纤支座(2)上安装有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所述保偏光纤(6)穿过所述金属管壳(3);
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的前侧面(13)、后侧面(14)和下表面(12)均覆盖有导电薄膜(7),所述下表面(12)、所述前侧面(13)和所述后侧面(14)上任意两点之间均为导通状态;
所述金属管壳(3)上设置有第一信号管脚(32)、第二信号管脚(33)和接地管脚(34),导电薄膜(7)与金属管壳(3)之间通过导电胶(5)实现电连接,导电薄膜(7)与接地管脚(34)之间电连接;第一信号管脚(32)、第二信号管脚(33)与金属管壳(3)之间通过玻璃绝缘子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壳(3)的底部设有凸台(31),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通过硅橡胶(4)粘接在所述凸台(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的上表面设置有光波导(111)、行波电极正极(112)、行波电极负极(113);第一信号管脚(32)、第二信号管脚(33)通过金丝键合分别连接行波电极正极(112)、行波电极负极(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与所述保偏光纤(6)之间通过精密对准耦合、紫外固化的方式粘接为一体,形成光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由X切铌酸锂晶体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前侧面(13)和所述后侧面(14)均垂直于X切铌酸锂晶体的Z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采用钛扩散或退火质子交换工艺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12)、所述前侧面(13)和所述后侧面(14)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电阻小于或等于100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的所述前侧面(13)和所述后侧面(14)中至少一个面与所述金属管壳(3)之间采用所述导电胶(5)导通。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的变温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将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的前侧面(13)、后侧面(14)和下表面(12)进行镀导电薄膜(7);通过用导电胶(5)连接所述导电薄膜(7)与所述金属管壳(3),实现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的接地。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铌酸锂集成光学器件的变温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7)不透明时,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与所述保偏光纤(6)之间通过精密对准耦合、紫外固化的方式粘接为一体,形成光路连接之前对芯片出光点处的导电薄膜进行去除处理,避免造成光的衰减;
所述导电薄膜(7)透明时,所述铌酸锂光波导芯片(1)与所述保偏光纤(6)之间通过精密对准耦合、紫外固化的方式粘接为一体,形成光路连接之前不对芯片出光点处的导电薄膜进行去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90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