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9372.4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俞金发;朱良科;林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市京发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环氧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由环氧树脂、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固化剂、促进剂、流平剂、分散剂组成。本发明通过在环氧树脂组合物中添加钛酸酯偶联剂,能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增强作为粘结剂使用时粘结金属板材的剪切强度;另外,本发明环氧树脂组合物受温度影响小,无论是高温或者低温对产品的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凡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介电性能良好,变形收缩率小,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柔韧性较好,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因而广泛应用于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作浇注、浸渍、层压料、粘接剂、涂料等用途。
环氧树脂不能单独应用,必须与固化剂共混,发生交联反应才能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才能体现出优异的性能,从而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大,存在质脆、耐热性较差、耐疲劳性弱等不足而限制了环氧树脂的应用范围。目前,环氧树脂的性能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但是人们通过向环氧树脂基体中填充橡胶、塑料、无机纳米材料等,提高环氧树脂的热能、光能、力学性能等,使其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组合物,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15~25份、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10~20份、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4~8份、硅烷偶联剂KH-560 8~12份、十二烯基丁二酸酐5~15份、二甲硫基甲苯二胺10~20份、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2~6份、聚丙烯酸丁酯1~3份、BYK-163 2~4份。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与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包括十二烯基丁二酸酐、甲基六氢苯酐、4-甲基六氢苯酐、二乙基甲苯二胺、二甲硫基甲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亚乙基四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促进剂为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优选地,所述流平剂为聚丙烯酸丁酯。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BYK-163。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15份、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10份、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4份、硅烷偶联剂KH-5608份、十二烯基丁二酸酐5份、二甲硫基甲苯二胺10份、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2份、聚丙烯酸丁酯1份、BYK-163 2份。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25份、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20份、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8份、硅烷偶联剂KH-56012份、十二烯基丁二酸酐15份、二甲硫基甲苯二胺20份、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6份、聚丙烯酸丁酯3份、BYK-163 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京发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天长市京发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93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