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0219.3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海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能源 燃烧 成分 收集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氢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该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通过传动杆、活动杆、凸轮、滚轮、固定座、活动杆和弹簧等结构的设置,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杆转动,使第一齿轮进行水平旋转,通过第一齿轮的转动使其上啮合的多个第二齿轮同步进行转动,第二齿轮通过活动杆带动凸轮转动,凸轮接触滚轮使固定座带动推杆向下移动,推杆带动压板使其压缩气囊,气囊压缩使其内待检测的气体输入输气管内,从而通过排空气法,可以对气体进行收集,且通过多个气囊的设置,可以对不同空间内的气体同步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
背景技术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开采,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二十世纪,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10893843 U中公开的一种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设备,该实用新型通过将集气瓶的内腔加满水,然后通过往复伸缩机构来按压气囊对氢气燃烧的成分进行输送,气体挤压集气瓶内腔的水进入集液瓶的内腔,集液瓶内腔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直至集气瓶内腔的水排完,即可达到通过排水法收集燃烧成分的目的,进而达到收集纯净度高的目的,解决了传统的收集检测设备对氢能源燃烧成分都是直接收集的,很难保证收集氢能源燃烧成分的纯净度,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该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设备,具备收集燃烧成分纯净度高的优点,能够保证了燃烧成分检测的准确度,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但是还存在以下缺陷:
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对局部某一空间燃烧成分进行单一逐步的收集检测,不仅收集检测效果较低,且因收集数据较为单一,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影响检测的精度,不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氢能源燃烧成分收集检测的设备,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下表面搭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两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表面的两侧均滑动插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贯穿防护壳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侧均连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气囊的正面连通设置有输气管,所述防护壳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内部卡接有用于对气体进行收集的收集机构。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传动杆通过轴承与壳体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表面两侧的定位环,两个所述定位环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使弧形板紧贴于第一收集瓶或第二收集瓶的表面,从而可以对第一收集瓶或第二收集瓶进行有效的夹持,使其不易晃动倾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海,未经陈建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0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