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吡菌胺和氟啶胺混配杀菌剂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1686.8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杰;李乾珉;谢凤长;纪清伟;刘敏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25/04;A01P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 31271 | 代理人: | 伍贤喆 |
地址: | 20141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吡菌胺 氟啶胺混配 杀菌剂 悬浮液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杀菌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农产品病害的杀菌剂。一种氟吡菌胺和氟啶胺混配杀菌剂悬浮液,包含氟吡菌胺和氟啶胺复配混合物1:1~1:3作为活性组分;所述杀菌剂悬浮液中各组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活性组分30%~50%、乙氧基二甘醇5%~15%、防冻剂5%~10%、分散剂2%~8%、乳化剂1%~3%、消泡剂0.1%~0.5%、防腐剂0.1%~0.5%、增稠剂0.1%~0.5%,余量为水。本发明通过选取最佳的复配比例,并利用助磨剂将氟吡菌胺研磨至更细的粒径,同时在不影响杀菌剂效用的情况下,添加部分乙氧基二甘醇助溶氟啶胺,所得到的药剂悬浮性更佳,使得最终药剂的实际施药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农产品病害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发生于马铃薯的一种病害。此病主要危害马铃薯茎、叶和块茎。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中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发生普遍,其损失程度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适宜病害流行的条件下,植株提前枯死,可造成20-40%的产量损失。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使用,减轻了病害的危害,但流行年份造成的损失仍然很大。早晚雾浓露重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在10-25℃、相对湿度在75%以上为病害流行条件;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偏施氮肥,田间相对湿度过大或植株生长衰弱等,亦有利于此病发生。
现有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农药中例如喹啉铜、氟吡菌胺、氟啶胺等都难溶于水,在施用前只能尽量制备为悬浮剂施药,悬浮剂的悬浮性能会直接影响到用药的效果;同时,由于单一药剂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使得药物很快失效,任意混配又容易出现拮抗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悬浮性能好,混配后有加成、增效的复配型悬浮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氟吡菌胺和氟啶胺混配杀菌剂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选取最佳的复配比例,并利用助磨剂将氟吡菌胺研磨至更细的粒径,同时在不影响杀菌剂效用的情况下,添加部分乙氧基二甘醇助溶氟啶胺,使得混合后制成的悬浮液悬浮性更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浮液性能不稳定,影响用药效果的缺陷。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氟吡菌胺和氟啶胺混配杀菌剂悬浮液,包含氟吡菌胺化合物A和氟啶胺化合物B的复配混合物作为活性组分:
化合物A:2,6-二氯-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甲基]苯甲酰胺,分子式C14H8Cl3F3N2O,
,CAS号239110-15-7;
化合物B:3-氯-N-(3-氯-2,6-二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5-三氟甲基-2-吡啶胺,分子式C13H4Cl2F6N4O4,
,CAS号79622-59-6;
所述活性组分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质量配比为1:1~1:3;
所述杀菌剂悬浮液中各组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活性组分30%~50%、乙氧基二甘醇5%~15%、防冻剂5%~10%、分散剂2%~8%、乳化剂1%~3%、消泡剂0.1%~0.5%、防腐剂0.1%~0.5%、增稠剂0.1%~0.5%,余量为水。
所述杀菌剂悬浮液中还包含助磨剂0.1%~0.5%。
所述助磨剂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体,粒径为D90,10~100纳米。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嵌段聚醚和脂肪醇聚醚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所述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1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