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管阀输送泵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2522.7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5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康;张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小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17/03;F04B23/04;F04B49/22;F04B53/10;F04B5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管阀 输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管阀输送泵,包括油缸、料缸、三通、定管、料斗、转管、泵出口、隔断、转轴、摆缸、错位料口,所述油缸连接两组料缸,每组料缸各独立连接三通并行接入定管形成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所述定管上端设置料斗,所述定管内壁活动套接转管,所述定管外壁外接泵出口,所述转管内置隔断形成进料腔和出料腔,所述转管底部设置转轴活动连接摆缸,所述转管周面开设若干错位料口。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管阀输送泵,具有往复切换的转管,转管与定管配合三通形成两个泵送通道,两组料缸在两个泵送通道上完成交替吸入和泵出动作,具有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强劲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管阀输送泵。
背景技术
现有工地S管阀式混凝土输送泵由于料斗和S管等部位要承受巨大的推力,往往做的很笨重,以工地常规45千瓦S管阀式细石混凝土输送泵为例,其料斗主钢板厚度达40毫米,整个料斗加S管阀用钢量达600公斤以上;
工地现有S管阀式混凝土输送泵料斗内料液低于S管轴时空气会吸入料缸,使S管轴以下料液无法被吸入缸筒泵送出去,导致残留,而残留的混凝土不但增加了人力清洗成本,而且被清洗出来的物料大多被当成建筑垃圾丢弃,造成物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作为砂浆腻子输送喷涂使用时磨损泵体极快,通常一副泵体一个星期甚至几天就磨损无法使用了,造成使用成本虚高,高扬程长距离输送时磨损更快,工地施工基本只能做短距使用,局限性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管阀输送泵,具有往复切换的转管,转管与定管配合三通形成两个泵送通道,两组料缸在两个泵送通道上完成交替吸入和泵出动作,具有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强劲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管阀输送泵,包括油缸、料缸、三通、定管、料斗、转管、泵出口、隔断、转轴、摆缸、错位料口,所述油缸连接两组料缸,每组料缸各独立连接三通并行接入定管形成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所述定管上端设置料斗,所述定管内壁活动套接转管,所述定管外壁外接泵出口,所述转管内置隔断形成进料腔和出料腔,所述转管底部设置转轴活动连接摆缸,所述转管周面开设若干错位料口,所述错位料口与所述三通大小位置交错适配,所述进料腔以所述错位料口分别与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切换连接的方式来对接两组料缸实现交替吸料,两组料缸以所述错位料口分别与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切换连接的方式来对接出料腔,所述出料腔常开连通泵出口。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油缸下连设置有主推油缸电磁换向阀,所述主推油缸电磁换向阀下连每个所述料缸,每个所述料缸均设置有独立的活塞杆,每个活塞杆行程末端适配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所述传感器外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下接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传动连接一油泵,所述油泵连接到油缸;所述摆缸上连设置有摆缸电磁阀,所述摆缸电磁阀上连至所述油泵;所述油泵上连设置有油箱。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错位料口包括左吸料口、右吸料口、前级出料口、后级出料口,所述左吸料口、右吸料口并排设置在进料腔一侧的转管周面,所述前级出料口、后级出料口对穿设置在出料腔一侧的转管周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管阀输送泵承载在一活动推车上,所述活动推车带有保护罩和托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管阀输送泵,具有往复切换的转管,转管与定管配合三通形成两个泵送通道,两组料缸在两个泵送通道上完成交替吸入和泵出动作,具有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强劲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发明一种转管阀输送泵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小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小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2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