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3922.X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3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穆振东;徐军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76/14;H04M1/72412;H04M1/724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地址: | 330098***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穿戴 设备 交互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内;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当前状态信息是否符合触发条件,所述触发条件为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值达到加速度预设值或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的角度值达到角度预设值;
若所述当前状态信息符合触发条件,则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操作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目标程序时产生的操作数据,并将所述操作数据转发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所述可穿戴设备调用第二目标程序,并根据所述操作数据对所述第二目标程序执行相应操作,所述第二目标程序与所述第一目标程序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距离范围内;
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将自身的第一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将自身的第二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匹配,则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当前状态信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通信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请求后,且接收到针对所述通信连接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根据所述通信连接建立请求建立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操作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第一目标程序时产生的操作数据,并将所述操作数据转发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目标程序对所述操作数据进行封装,以获得封装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封装数据包和所述第一目标程序的源程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每次完成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作业之后,自动生成一交互记录并存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或所述移动终端中,其中所述交互记录至少包括用户的唯一用户名、身份证号或手机号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交互记录中的至少一条相吻合,或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到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交互记录中的至少一条相吻合,则自动建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根据所述当前距离确定对应的距离等级;
根据所述距离等级在预设传输表格中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以实现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传输方式包括NFC传输、蓝牙传输以及移动网络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距离等级按照距离由近至远的顺序,依次包括第一距离等级、第二距离等级以及第三距离等级,对应的传输方式依次为NFC传输、蓝牙传输以及移动网络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是否存在数据延迟;
若存在,则自动检测除当前传输方式之外的其它传输方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将当前传输方式切换为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的传输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技学院,未经江西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39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防治红火蚁的固体饵剂
- 下一篇:微细粒金红石矿选择性絮团柱浮选精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