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铜铅锌精矿的冶炼方法和冶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5559.5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江新辉;曾平生;黄大霜;江旭;刘冬根;颜永胜;师世宏;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C22B15/06;C22B13/02;C22B17/02;C22B19/02;C22B58/00;C25C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512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铜铅锌 精矿 冶炼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铜铅锌精矿的冶炼方法和冶炼系统,涉及冶炼工艺技术领域。该含铜铅锌精矿的冶炼方法包括:将含铜精矿和含铜铅锌精矿按照烧结块中含铜的百分比含量为1%‑2%进行配料,将配料后的含铜精矿与所含铜铅锌精矿进行烧结,烧结产物经筛分后筛选出烧结块,将烧结块置于鼓风炉中分离出粗锌和待分离物,待分离物进入电热前床中分离出炉渣、黄渣以及粗铅。本申请提供的含铜铅锌精矿的冶炼方法,通过计算配料将含铜的铅锌精矿和含铜精矿合理配入烧结系统,使烧结块铜含量在不影响密闭鼓风炉工艺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烧结块铜金属品位在1%‑2%之间可保证密闭鼓风炉炉况、粗铅排放、放渣,同时提高含铜铅锌精矿处理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工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铜铅锌精矿的冶炼方法和冶炼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铅、锌、铜的冶炼工艺几乎是以硫化矿为主要原料,有部分铅锌矿中伴生铜矿。铜金属具备资源日趋减少,有相对铅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金属铜的综合回收对各个铅锌冶炼厂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现有回收流程是通过浮选工艺将铜部分回收,且有部分铜进入铅锌精矿,铅锌冶炼工艺同样需要设计工艺来回收铜,生产成本增加。
全球金属资源日益减少,铜金属的应用广泛,经济价值高,铅锌冶炼过程中回收铜可提高冶炼厂经济效益,同时省去铅锌中分离金属铜的工艺,降低回收铜过程产生的社会资源消耗量。ISP密闭鼓风炉工艺冶炼铅锌,最大的优势是:不仅可以处理铅锌混合精矿,还可以处理许多含铅锌的氧化物料及一些成分复杂的含铅锌精矿等。利用ISP工艺可以处理含铜铅锌精矿的特点,回收粗铜,不仅可以给冶炼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完善铅锌冶炼厂金属铜的综合回收工艺。
现有铅锌精矿中铜的回收,主要是通过浮选流程将铜与铅锌分离,浮选产出铜精矿、铅锌混合矿或者铅精矿和锌精矿分别送至铜冶炼厂和铅锌冶炼厂回收铅、锌、铜。
工艺流程为:第一,铅铜-锌分离;第二,铜-铅分离。
铅铜-锌分离:以硫酸锌为主,分别配合氰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为分选药剂进行混合浮选分离出铅铜--锌,锌再通过扫选、锌粗选、三级精选生产锌精矿及浮选萤石。
铜-铅分离:铅铜-锌分离得到的铅铜精矿利用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组合抑制剂为重铬酸钾、丁黄药、活性炭。含铜铅精矿加组合抑制剂进行铜浮选产出铅精矿,再加重铬酸钾铜300g/t精选产出铜精矿。利用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存在药剂制度复杂、药剂成本高、工艺流程对不同性质的矿石适应性差等问题。且重铬酸盐法存在着是由高价铬离子引起环境污染问题,采用亚硫酸钠+石灰还原沉淀工艺进行选矿废水处理可防止环境污染。
采用重铬酸钾抑铅浮铜工艺从选铅得到的含铜铅精矿中分离铜,铜精矿Cu回收率35%,Pb回收率1%;铅精矿Pb回收率85%,Cu回收率15%。
现有工艺主要是将铅锌--铜浮选分离出铜精矿,铅锌精矿和铜精矿分别送铅锌冶炼厂、铜冶炼厂回收,现有工艺不能一次性彻底将铜金属分离干净,铜回收率低。在这种浮选工艺中易产生由高价铬离子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且药剂制度复杂、药剂成本高、工艺流程对不同性质的矿石适应性差。
经过浮选、精选的铅精矿、锌精矿、混合矿精矿中同样含有少量铜金属,铅锌冶炼厂设计了工艺回收金属铜,含铜物料主要以杂质和渣的形式存在,回收时候要重新设计工艺流程,增加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铜回收率较低,并且还有一定环境风险。采用这种方法回收铜的工艺流程多、生产成本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铜铅锌精矿的冶炼方法,其冶炼处理能力强,回收率较高,不但可以回收铜金属,还可以回收其它小金属,同时提高含铜铅锌精矿处理量,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较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冶炼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未经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5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