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蛎自动开壳机和牡蛎开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5991.4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唐阳洋;刘吉;于振中;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2C29/04 | 分类号: | A22C2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叶濛濛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蛎 自动 开壳机 方法 | ||
1.一种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牡蛎固定机构(1)、第一驱动机构(2)、开壳机构(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能够带动所述开壳机构(3)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牡蛎固定机构(1)的方向运动;所述开壳机构(3)包括压针(32)、开壳手指(33)、第二驱动机构(36),两组开壳手指(33)分别位于所述压针(32)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6)能够带动两组开壳手指(3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所述牡蛎固定机构(1)包括底座(11)、顶起机构(12)、中间连接机构(13)、第一弹簧(14)、夹紧机构(15)、第二弹簧(16)、受压机构(17);所述顶起机构(1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中间连接机构(13)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4)连接所述底座(11),所述第一弹簧(14)的伸缩方向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开壳机构(3)的方向;所述夹紧机构(15)设有两个,两个夹紧机构(15)的内侧相对;所述夹紧机构(15)的外侧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6)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机构(13),所述第二弹簧(16)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弹簧(14)的伸缩方向;两个夹紧机构(15)分别位于所述顶起机构(12)的两侧,两个夹紧机构(15)朝向所述开壳机构(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夹紧机构(15)远离所述开壳机构(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受压机构(17)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机构(13)上朝向所述开壳机构(3)的一端;所述开壳机构(3)还包括施压机构(31),所述施压机构(31)与所述受压机构(17)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12)朝向所述开壳机构(3)的一端设有多个条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机构(13)与所述顶起机构(12)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机构(17)能够在所述中间连接机构(13)上调节与所述施压机构(31)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壳机构(3)还包括电缸支架(35),所述电缸支架(35)固定连接在所述施压机构(31)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6)包括两个电缸,两个电缸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电缸支架(35)上,两个电缸的伸缩端相对,每个电缸的伸缩端分别与一组开壳手指(33)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壳机构(3)还包括开壳手指支架(34),所述开壳手指支架(34)固定连接在所述施压机构(31)上;所述开壳手指(33)与所述开壳手指支架(34)滑动配合,所述开壳手指支架(34)限位两组开壳手指(33)之间的最大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每组开壳手指(33)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楔形块,两组开壳手指(33)合在一起时形成前后两个楔形结构,所述压针(32)位于两个所述楔形结构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电机(21)、同步带(22)、滚珠丝杠(23),所述电机(21)通过所述同步带(22)连接所述滚珠丝杠(23,所述开壳机构(3)与所述滚珠丝杠(23)的移动端固定连接。
9.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牡蛎自动开壳机的牡蛎开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人工将牡蛎放在顶起机构(12)上,牡蛎放至顶起机构(12)的同时通过两个夹紧机构(15)夹紧牡蛎,此时牡蛎被夹在两个夹紧机构(15)远离开壳机构(3)的一侧之间;
步骤二,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开壳机构(3)向靠近牡蛎固定机构(1)的方向运动,开壳机构(3)运动过程中施压机构(31)压在受压机构(17)上,使中间连接机构(13)和夹紧机构(15)整体沿第一弹簧(14)的收缩方向运动,从而使牡蛎运动至两个夹紧机构(15)靠近开壳机构(3)的一侧之间;
步骤三,压针(32)和合在一起的两组开壳手指(33)在开壳机构(3)运动的过程中压入牡蛎壳内,然后第二驱动机构(36)带动两组开壳手指(33)相互远离,实现牡蛎的开壳动作;
步骤四,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开壳机构(3)向远离牡蛎固定机构(1)的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机构(36)带动两组开壳手指(33)相互靠近,人工将开壳后的牡蛎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59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