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7271.1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向阳;李宁;彭小平;郝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12;A01G20/00;C02F3/32;C02F11/02;C02F10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熊雨静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治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河道,其底部设置有集泥渠;
排泥机构,其包括预埋在河道底部的吸泥主管、沿所述河道两侧向上设置的输送管和动力机构,所述吸泥主管均垂直于水流动的方向设置,所述吸泥主管的一端具有开口,而另一端与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吸泥主管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输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循环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河道的两侧外的循环区域,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循环区域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的底部、所述集泥渠的两侧还沿竖直方向固定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上固定有植草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机构,其固定在所述植草板的下方,所述吸泥主管固定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机构还包括:
衔接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连通,而另一端与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衔接管道为柔性管道;
滑动机构,其包括环箍和固定在环箍下方的滑轮,所述衔接管道固定在所述环箍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污泥处理设备,其位于所述循环区域的下部空间内;
水生植物,其种植在所述循环区域的上部空间内,所述循环区域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之间设置有隔板。
6.一种河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河道的底部挖设集泥渠;
在所述集泥渠的两侧埋入吸泥主管,所述吸泥主管的一端开口延伸入所述集泥渠内,所述吸泥主管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
在所述河道的两侧分别铺设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侧壁的开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在所述河道的两侧外挖设循环区域,在循环区域内设置动力机构,
其中,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泥主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连通;
当需要抽吸污泥时,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输送管的连接处形成正压动力,保持所述第一阀门开、第二阀门关的状态,通过所述吸泥主管的一端进行抽泥,当需要排放泥沙时,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输送管的连接处形成正压动力,保持所述第一阀门关、第二阀门开的状态,通过所述输送管的侧壁的开口进行排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河道的底部、所述集泥渠的两侧安装固定桩和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桩和支撑机构交错设置;
将吸泥主管固定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并在固定桩上安装植草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之间连接衔接管道,所述衔接管道为柔性管道,
将衔接管道固定在滑动机构的环箍内,使其能够滑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循环区域的下部空间分割为污泥处理区和清洁泥土区,所述污泥处理区内设置有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抽吸来的污泥,所述清洁泥土区用于容纳清洁的泥沙,所述动力机构分别通过污泥排出管道和泥沙抽吸管道与所述污泥处理设备和所述清洁泥土区分别连通;
并在所述循环区域的上部空间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2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窑炉和玻璃生产方法
- 下一篇:RDMA设备的分配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