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调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7733.X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芮罗锋;金雨雷;余礼载;章建军;朱咖喱;王斌;王明庚;寿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与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50 | 代理人: | 马育妙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资源 调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调度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主调度服务器和若干社区服务器集群;所述社区服务器集群,分布在各个智慧社区内;每一社区服务器集群包括一台副调度服务器和多台执行服务器;所述执行服务器,执行业务请求;所述副调度服务器,将待执行的业务请求均衡分配至各执行服务器;主调度服务器,在不同时刻,将社区服务器集群中的部分标记为高负荷集群,另一部分标记为低负荷集群;将低负荷集群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服务器调用给高负荷集群。本发明能够利用不同智慧社区的业务高峰期差异,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所谓的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从应用方向来看,“智慧社区”应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随着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其承担的业务越来越庞大,目前一般覆盖门禁、考勤、消费、梯控、访客、停车、巡更、视频、报警、人证、通道、信息屏、人脸感知、智能分析及系统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单一的服务器已无法满足智慧社区业务的繁重性,因此智慧社区引入了分布式系统以解决单一服务器的困境,并采用负载均衡的机制调度各服务器的资源。但是现有的负载均衡机制仅局限于单一的智慧社区内,而单一的智慧社区中所部署的服务器也是有限的,在当前智慧社区的业务高峰期,难免会遇到服务器资源紧张的情况。因此如何开发一种不同智慧社区间的资源调度系统,利用不同智慧社区的业务高峰期差异,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调度系统,能够利用不同智慧社区的业务高峰期差异,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调度系统,包括主调度服务器和若干社区服务器集群;
所述社区服务器集群,分布在各个智慧社区内;每一社区服务器集群包括一台副调度服务器和多台执行服务器;
所述执行服务器,执行业务请求;
所述副调度服务器,将待执行的业务请求均衡分配至各执行服务器;
主调度服务器,在不同时刻,将社区服务器集群中的部分标记为高负荷集群,另一部分标记为低负荷集群;将低负荷集群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服务器调用给高负荷集群。
进一步的,所述副调度服务器将待执行的业务请求均衡分配至各执行服务器的具体步骤如下:
FP1,测试/获取各执行服务器的TPS;
FP2,将待执行的业务请求按照各执行服务器的TPS等比例分成若干子集;
FP3,将所述若干子集分配至对应的执行服务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副调度服务器将待执行的业务请求均衡分配至各执行服务器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FP4,间隔规定时间段检测各执行服务器中的业务请求执行情况;
FP5,更新执行服务器的TPS;
FP6,计算每个执行服务器中剩余待执行的业务请求与TPS的比例;
FP7,计算各比例的离散度;
FP8,将所述离散度与离散度阈值相比较,若离散度小于离散度阈值,则增大FP4中的规定时间段;否则,减小FP4中的规定时间段,并重新分配执行服务器中的待执行业务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FP8中,重新分配执行服务器中的待执行业务请求的步骤如下:
FP81,选取比例最大的前k个执行服务器和后k个执行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7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