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藿香酮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9835.5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锋;张思琪;房天琪;张灿;李莉;石琳琳;周永林;邱家章;邓旭明;冯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6 | 分类号: | A61K31/366;A61K38/1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李茂松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藿香 制备 mcr 抑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为广藿香酮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应用,广藿香酮组在相应时间的存活率66.7%、41.7%和8.3%,广藿香酮联合多黏菌素E组小鼠在相应时间的存活率分别为83.3%、75.0%和41.7%。结果表明经广藿香酮联合多黏菌素E治疗后,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广藿香酮或多黏菌素E单独治疗组不具有显著的效果,广藿香酮能提高多黏菌素E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藿香酮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医用用途,属于医学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对细菌施加了强烈的选择压力,使得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多黏菌素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给畜牧养殖行业造成了很大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治疗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细菌打破,人类将有可能进入前抗生素时代。但随着多黏菌素在临床、畜牧业及农业上使用的逐年增加以及一些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导致其对革兰阴性菌的治疗效果相对下降,出现了多种多黏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编码介导多黏菌素耐药酶MCR-1)的出现对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的严重感染构成了巨大的临床威胁。因此筛选与多黏菌素具有协同作用的天然化合物,恢复多黏菌素的杀菌作用从而降低其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藿香酮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挥发油中获得,是广藿香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广藿香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主要功效为祛暑化湿、和胃止呕和芳香化浊,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肠道、抗肿瘤、抗疟原虫和抗氧化等作用。有文献报道广藿香酮具有保护胃肠道、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和丝核菌、串株镰刀菌等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经检索目前国内外未见广藿香酮在制备MCR-1抑制剂中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藿香酮在制备MCR-1抑制剂中的医用用途,公开了广藿香酮抑制MCR-1酶的活性,恢复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广藿香酮,其分子式:C12H16O4,分子量:224.25;
广藿香酮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和时间-杀菌曲线法验证广藿香酮能够恢复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大肠杆菌全身感染模型确证了广藿香酮联用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造成的感染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提供了广藿香酮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新医用用途,公开了广藿香酮能够恢复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体内实验中,广藿香酮联用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医用用途。
附图说明
图1:广藿香酮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图2:广藿香酮联合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
图3:广藿香酮联合多黏菌素E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小鼠全身感染的治疗率;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试验例1
最小抑菌浓度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9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的保护方法
- 下一篇:盾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