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正向通信数据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0539.2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6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金珠;刘毅敏;马银圣;胡俊;朱振飞;任源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327 | 分类号: | H04B17/327;H04L2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正向 通信 数据 短波 干扰 信号 到达 功率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向通信数据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利用正向链路的通信信号分析出链路的信道参数;步骤B,确定干扰信号功率波动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步骤C,评估到达目标点的干扰信号功率。本发明针提出一种基于正向通信数据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评估方法,先根据接收到的正向通信信号分析出链路的信道参数,再根据短波干扰信号功率波动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估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该评估方法克服了目前传播模型估算方法复杂度高、计算误差大、输入参数多的缺点,在实际使用时估算精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短波干扰及短波信道建模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基于正向通信数据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的时变色散特性,导致到达干扰目标的干扰信号功率发生严重衰落,干扰信号的包络瞬时衰落最多可达五、六十dB,从而造成干扰效果的极不稳定性。单纯通过增加发射干扰信号功率的方式会带来干扰隐蔽性差等一系列安全性问题,随着短波干扰技术的发展,目前短波干扰正从大功率压制干扰走向精细化干扰,精细化干扰的关键问题是对随机波动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进行精确评估。
目前对短波信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波通信领域,而短波干扰与短波通信关注的对象不同,短波通信关注小尺度的信号变化情况,短波干扰则关注一段时间干扰信号的平均功率变化情况,由于短波干扰信号功率会随着电离层的随机波动而发生随机变化,难以准确描述,采用模型计算方法误差在20dB左右,目前尚无成熟方法评估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也无法评估干扰信号功率在小尺度上的波动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基于正向通信数据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评估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正向通信数据的短波干扰信号到达功率评估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利用正向链路的通信信号分析出链路的信道参数;
步骤A1,利用正向通信信号求解信道冲激响应:
当接收到正向通信链路的通信信号r(t)时,可以恢复出通信信号的原始波形s(t),信道冲激响应函数h(t)的求解方法为:把h(t)离散化为h(t)=[h(t1),h(t2),…h(ti)…h(tN)],其中i,N为自然数;
步骤A2,利用信道冲激响应求解多普勒展宽信道参数:
首先对h(t)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H(f),然后使用公式式中f为频率,计算出链路的多普勒展宽信道参数σr;
步骤A3,利用信道冲激响应求解出正向通信信号的平均功率pr:
步骤B,确定干扰信号功率波动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
步骤B1:按照不同的多普勒展宽信道参数生成短波信道模型;
步骤B2:生成不小于100秒时长的恒功率为1的8PSK信号;
步骤B3:按照需要的观察时长T来统计经过短波信道后的信号功率;
步骤B4:求解接收信号功率波动方差δr;
步骤C,评估到达目标点的干扰信号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0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