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磁环境的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0904.X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2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慧良;许美月;朱亚伟;陈壁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伊斯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周婷;江文鑫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磁 环境 冷却器 | ||
本发明涉及冷却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电磁环境的冷却器,包括采用非金属材质制成的机体,机体的内部设有多组独立布置且分别对应供不同介质流通的介质流道,相邻的介质流道之间通过隔离壁隔离布置;每组介质流道在机体上形成有流道进口以及流道出口,介质通过流道进口进入介质流道,介质流道中的介质通过流道出口排出;机体具有与外部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面上覆盖有隔热的抵接隔热层;机体采用非金属材质制成,消除了电磁干扰,机体的抵接面覆盖有抵接隔热层,确保了机体与外部环境的隔热性、机体的结构强度及非电磁特性;通过在机体内部布置多个相互独立的介质流道,通过介质流道中不同温度的介质的相互热量传导,实现对待冷却对象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冷却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电磁环境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设备的发展,以及对很多设备的集成度、功率密度、电磁兼容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微波发射设备、微波探测设备、高功率密度的电池组、高集成度电子计算设备以及各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大功率用电设备,这些设备对自身的发热控制有很高的要求,设备的发热量是否可控以及设备的温升是否可控,这些因素都是影响设备能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有技术中,通过冷却器中的流体介质对设备等进行冷却,以实现设备的的发热量及温升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是,冷却器自身具有的电磁特性,会对待冷却对象产生不利的电磁干扰,导致待冷却对象的相关性能指标出现明显偏差,降低待冷却的精准度,乃至误判或者误动作等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电磁环境的冷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器对冷却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用于电磁环境的冷却器,包括采用非金属材质制成的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多组独立布置且分别对应供不同介质流通的介质流道,相邻的所述介质流道之间通过隔离壁隔离布置;每组所述介质流道在所述机体上形成有流道进口以及流道出口,介质通过所述流道进口进入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中的介质通过流道出口排出;所述机体具有与外部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上覆盖有隔热的抵接隔热层。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介质流道包括多个支流道,所述支流道的一端形成介质进口,所述支流道的另一端形成介质出口;多个所述支流道的介质进口汇集连通至流道进口,多个所述支流道的介质出口汇集连通至流道出口。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支流道的介质进口与流道进口之间设有汇集进腔,所述流道进口与汇集进腔连通,多个所述支流道的介质进口汇集连通汇集进腔;介质通过流道进口进入汇集进腔中,再从汇集进腔中分流至多个支流道中。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支流道的介质出口与流道出口之间设有汇集出腔,多个所述支流道的介质出口汇集连通汇集出腔,所述汇集出腔与流道出口连通;多个所述支流道中的介质汇集至汇集出腔中,再从汇集出腔排出流道出口。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介质流道的多个支流道呈盘旋状弯曲布置。
进一步的,多组所述介质流道之间呈依序相邻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具有朝外布置的连接侧壁,多组所述介质流道的流道进口及流道出口均设置在所述连接侧壁上。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介质流道布置在机体的中部,所述机体的两侧具有朝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抵接面形成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中设有法兰口,所述法兰口的侧壁上覆盖有所述抵接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为陶瓷制成,所述抵接隔热层为气凝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具有悬空布置的悬空面,所述悬空面上覆盖有隔热的悬空隔热层,所述悬空隔热层的厚度比抵接隔热层的厚度小,所述悬空隔热层与抵接隔热层之间具有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伊斯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伊斯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0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