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1496.X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9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龚戬芳;郑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海兵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肢体 康复训练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属于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训练床本体、第一转轴、活动杆、第二转轴、驱动机构、腿托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训练床本体上开设有矩形孔,第一转轴水平转动设置在矩形孔内,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两个第一转动杆,活动杆滑动设置在矩形孔的下方,活动杆上固设有两个第二转动杆,两个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和两个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一起,第二转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橡胶筒,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活动杆沿着训练床本体的长度方向水平来回移动,腿托机构能够承托患者的大腿和小腿,手臂训练机构能够活动患者的手臂。本发明能够活动患者的手臂和腿部,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
背景技术
在肢体术后恢复和偏瘫患者肢体的康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活动,对肌肉进行牵拉,避免肢体长时间不动导致肌肉萎缩,丧失肢体功能。
根据传统锻炼方法,都是通过医护人员定期活动患者的肢体,转动患者的两个手臂,来回抬举患者的双腿,这种锻炼方法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而且还影响患者的康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本发明能够活动患者的手臂和腿部,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包括训练床本体,所述训练床本体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支撑板,所述训练床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矩形孔;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水平转动设置在矩形孔内,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和训练床本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两个第一转动杆;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矩形孔的下方,所述活动杆上固设有两个第二转动杆;
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和两个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一起,位于两个第二转动杆之间的第二转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橡胶筒,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和训练床本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矩形孔的上方且两端伸出矩形孔的两侧边;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训练床本体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活动杆沿训练床本体的长度方向水平来回移动;
腿托机构,所述腿托机构设置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上,所述腿托机构能够承托患者的大腿和小腿;
手臂活动机构,所述手臂活动机构设置在训练床本体上,所述手臂活动机构能够活动患者的手臂。
在上述的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平行设置在训练床本体的下侧面且分别位于矩形孔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导向板上沿训练床本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状的滑槽孔,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孔内;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靠近矩形孔的支撑板上,所述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活动杆沿着两个滑槽孔水平来回滑动。
在上述的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电机,靠近矩形孔的支撑板上水平设有底座,所述电机固设在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远离电机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活动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肢体康复训练床中,所述活动杆的两端伸出相对应的滑槽孔且端部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训练床本体的底部平行设有两个齿条,两个所述齿条分别位于两个导向板的外侧,两个所述齿轮和两个齿条一一对应,所述齿轮和相对应的齿条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1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电缆盖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拍类运动战术流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