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1588.8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7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屈鸣;周一飞;李锐超;程志炯;刘丽娜;李方硕;罗银康;申杰;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提高 台区户变 识别 准确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电设备与集中器的频偏数据;计算所述频偏数据与频偏数据特征值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在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所述用电设备属于当前台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在无需安装设备和增加算法的基础上,提高了户变识别的准确度,从而实现户变关系智能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低压配电网领域中,用电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用户档案,以确保营销管理能够正确的管理用户。因此用电管理部门需要明确用户档案归属、网络拓扑识别关系等信息。但是随着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用电户数的增加和变更,台区的户变关系经常出现变更,而线路交叉,地埋线路使得变更的户变关系难以被及时的识别,进而影响了采集成功率,自动抄表和线损管理等业务。
现阶段进行户变识别的传统方式为人工结合台区识别仪,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目前的户变识别方案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1供电范围分析法:根据变压器供电半径的规范和用户位置分析户变关系,需要人工现场分析,效率不高。
方法2停电事件分析法:对特定地区实行停电措施,确定户变关系,影响台区内用电户正常生活。
方法3载波抄表通信网络分析法:根据载波抄表通信网络的通信特性进行户变关系识别,需要增加额外设备且复杂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方法及系统,在无需安装设备和增加算法的基础上,提高了户变识别的准确度,从而实现户变关系智能识别。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电设备与集中器的频偏数据;
S2:计算所述频偏数据与频偏数据特征值的距离;
S3: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在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所述用电设备属于当前台区。
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5.00ppm。
优选地,所述频偏数据特征值的生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所述用电设备与所述集中器的第一频偏数据,所述第一频偏数据在安装所述用电设备时进行获取;
步骤2:根据所述第一频偏数据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分组;
步骤3:计算每一组内所述用电设备的第一频偏数据的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作为所述频偏数据特征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任意选取一个所述用电设备,依次计算所述用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频偏数据与其余所述用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频偏数据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差值时,将所述差值对应的所述用电设备划分为一组。
优选地,所述预设差值为1.00ppm。
一种基于频偏数据提高台区户变识别准确度的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计算模块以及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电设备与集中器的频偏数据;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频偏数据特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15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卷模具
- 下一篇:数据库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