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微生物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1909.4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钟永捷;吴友菊;万逸;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微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16 | 分类号: | C12Q1/6816;C12Q1/04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刘清莲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266***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稳定 荧光 特性 智能 生物 探针 微生物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1、取样;S2、制备检测液:将待检测样品稀释,混匀并制成1:10检测液;S3、检测液的培养:将培养液加入步骤S2的检测液中并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S4、制备智能生物探针的工作液:取智能生物探针以1:20000的比例加入到缓冲溶液中,混匀;S5、探针溶液的培养:将步骤S3中检测液加入步骤S4中的工作液中,混匀形成探针溶液并培养;S6、目标细胞标记:智能生物探针对目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S7、荧光检测。本发明将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引入到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中,实现了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微生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是基于对细菌的标准生化分析以及选择性培养的基础上展开的,由于培养过程操作繁琐、耗时长,使得微生物检验周期长,不具有实时性,不能及时反馈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现状,因此需要引入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已被开发,在基于微生物生长信息的快速检测技术中,生物荧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荧光分析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高且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不断的应用在各种分析检验过程中。基于荧光分析原理的荧光探针技术在检测速度和易用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作为一类重要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传感和生物学等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微生物检测方法,能够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检测步骤,实现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一种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S1、取样:获取待检测样品;
S2、制备检测液:将待检测样品稀释,混合均匀并制成1:10检测液;
S3、检测液的培养:将培养液加入步骤S2的检测液中,混匀并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S4、制备智能生物探针的工作液:取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以1:20000的比例加入到缓冲溶液中,混匀;
S5、探针溶液的培养:将步骤S3中培养的检测液加入步骤S4中制备的工作液中,混匀形成含有目标细胞的探针溶液并在室温下进行进行培养;
S6、目标细胞标记:探针溶液中具有稳定荧光特性的智能生物探针对目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
S7、荧光检测:取步骤S6中的探针溶液移入流式细胞仪利用激光激发,进行荧光检测。
进一步的,步骤S1~S7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S2中使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对待检测样品进行稀释。
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培养液配制方法为:RPMI1640培养液80%-90%、小牛血清10%-20%、谷氨酰氨1%及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1万单位1%。
进一步的,步骤S3检测液的培养时间为10-60min。
进一步的,步骤S4中的缓冲溶液为HBSS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S5中的培养时间为15-60min。
进一步的,步骤S7中激光的激发波长为320-680nm,扫描范围为350-800n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微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微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1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