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PM2.5逐小时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2384.6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4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陈斯婕;仝博文;吴凌云;刘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pm2 小时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PM2.5逐小时预测方法,方法包括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ECMWF气象数据、地基数据及辅助数据,数据初步处理,第一训练样本构建,训练AOD填补模型,预测并补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第二训练样本构建,训练学习模型得到PM2.5预测模型,预测PM2.5浓度八个步骤。本发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补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实现了样本的扩充,并将大气边界层高度BLH修正为大气雾霾层高度HLH用于PM2.5的预测,覆盖面广,解决地基监测PM2.5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实现了PM2.5浓度的高精度逐小时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遥感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PM2.5逐小时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颗粒物,它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PM2.5浓度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基于卫星的气溶胶产品由于覆盖范围广,经常被用来预测地面PM2.5浓度。最近基于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衍生出的产品,例如多角度实施大气校正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不仅提高了空间分辨率,整体性能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气溶胶垂直分布信息的缺乏,以及主要由于云量造成的AOD缺失,对PM2.5高精度、全覆盖的估算仍然受阻。
通过地基手段获得PM2.5质量浓度受到环境、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发了各种技术来预测PM2.5以弥补现场监测的不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估算地面PM2.5质量浓度,覆盖面广,对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激光雷达廓线表明,在大气边界层日循环过程中,上方可能存在大量气溶胶作为残余层存在,换句话说,气溶胶并不总是局限在大气边界层中,也不总是在整个大气边界层中均匀混合,所以以大气边界层高度BLH来预测PM2.5浓度不够精确。PM2.5质量浓度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温度、湿度、臭氧、风速等等,在预测PM2.5浓度时需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
公开号为CN105678085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PM2.5浓度的估算方法及系统,该PM2.5浓度的估算方法包括:根据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根据气象预报数据获取大气边界层高度BLH和近地面相对湿度RH;获取地面站点采集的PM2.5数据;根据地面站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对相同时间点的PM2.5数据、AOD、大气边界层高度BLH以及RH进行空间匹配;根据空间匹配后的PM2.5数据、AOD、大气边界层高度BLH以及RH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根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PM2.5浓度。该发明方法中以大气边界层高度BLH为PM2.5的预测参数,并且依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PM2.5浓度。
公开号为CN110287455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结合遥感数据与社会感知数据的PM2.5深度学习反演方法,包括:对地面站点PM2.5数据、遥感数据、社会感知数据及辅助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地学空间统计及分析方法、遥感信息处理手段对多源数据进行特征变量提取与计算;采用格网化方式对多源数据进行时空匹配,有地面站点真值的格网将作为训练样本,生成时空统一的多源数据集;将有站点PM2.5真值的格网数据集归一化后输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训练,验证通过后通过该模型对未知格网PM2.5浓度进行反演;对反演结果进行精细PM2.5时空分布制图。该发明方法中仍以大气边界层高度为PM2.5的预测参数,且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未对AOD缺失数据进行填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地基监测PM2.5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PM2.5逐小时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通过星地遥感数据结合,并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缺失数据进行填补,且采用大气雾霾层高度HLH作为PM2.5预测参数,能够实现PM2.5浓度的高精度预测。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PM2.5逐小时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2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鞍式牵引连接器及其挂车
- 下一篇:一种和差体制低副瓣平板缝隙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