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逃生滑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2715.6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傅时波;吴龙元;廖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A62C8/06;E04D13/08;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孔凯凯 |
地址: | 325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生 滑梯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逃生滑梯,属于消费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双用通道,所述双用通道一端位于楼顶并开设有楼顶入水口,另一端位于楼底,所述双用通道设置于楼内,且所述双用通道包括多段楼层通道,多段所述楼层通道首尾连通,每层楼设置一个所述楼层通道,且所述楼层通道倾斜设置,相邻所述楼层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双用通道还包括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有多个,所述进入通道设置于相邻所述楼层通道相交处,所述进入通道开设有进入口并安装有封闭门。本申请具有安全且不浪费楼内空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逃生滑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居民的密集程度也就越来越大,因而相应的城市中的楼房高度也就越来越高,随即高楼层便会带来高层人员安全疏散较慢的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大楼火灾的时候,高层人员只能通过楼梯逃生,而动辄十几层的楼梯对于逃生人员来说十分的困难,而且在逃生的过程中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出现无法及时逃生的问题,因而现有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逃生滑梯来增加高层人员逃生的速度以及降低逃生人员的逃生难度。
现有的逃生滑梯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设置在楼的外面,该滑梯通过布道软滑梯、布道边框绳、布道横增阻带、布道缓冲气囊和保护绳索的设置构成连接在楼外面的滑梯结构,以此实现高层楼房快速逃生,另一种情况是设置在楼的内部,该滑梯通过嵌设在楼内部的主滑梯和辅助滑梯的方式来实现高层人员的快速逃生,上述两种方式的逃生滑梯,第一种方式需要架设在楼的外面,安全性较低,容易出现在滑的过程中,人从滑梯内滑出的问题,且高楼一般处于密集区,因而其户外也不一定拥有足够的空间架设该滑梯,第二种方式则是需要独立的在楼内设置普通楼梯相同的空间,如此便会导致楼内空间的浪费增加楼房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在保持安全的同时,不导致楼内空间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逃生滑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逃生滑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逃生滑梯,包括双用通道,所述双用通道一端位于楼顶并开设有楼顶入水口,另一端位于楼底,所述双用通道设置于楼内,且所述双用通道包括多段楼层通道,多段所述楼层通道首尾连通,每层楼设置一个所述楼层通道,且所述楼层通道倾斜设置,相邻所述楼层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双用通道还包括进入通道,所述进入通道有多个,所述进入通道设置于相邻所述楼层通道相交处,所述进入通道开设有进入口并安装有封闭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用通道作为逃生滑梯,设置于楼内,更加的安全可靠,同时双用通道在不使用于逃生时,本身作为大楼的雨水排水系统,可以用于把大雨天气楼顶的雨水排走,降低双用通道空置的可能,间接降低空间占用,同时在火灾时,双用通道除了作为逃生之用外,还能作为送水的通道和救援的通道,救援人员可以通过逃生滑梯进入着火的楼层进行救援,双用通道的楼层通道作为每一层的逃生滑梯,可以进入不同楼层,间接加快逃生,相邻楼层通道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使得人下滑时,可以控制一定的速度,降低下滑速度过快可能出现的危险,进入通道供人员进入楼层通道,同时进入通道的设置,使得排水时,水不容易出现渗出的可能,封闭门用于关闭进入通道,使得进入通道也有保护人员等待救援的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救生房,所述救生房内设置有蓄水保护池,所述双用通道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坠落通道,所述坠落通道设置于所述救生房内,所述蓄水保护池位于所述坠落通道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救生房用于接收通过双用通道滑移逃生的人员,救生房内的蓄水保护池,一方面具有雨水蓄水功能,可以蓄存一部分雨水,作为逃生人员的缓冲介质,另一方面,蓄存的水可以作为灭火系统的应急水源,可以作为大楼灭火系统的附加水源部分,设置的坠落通道,作为双用通道的最后一段,可以加快逃生。
可选的,所述进入通道内安置有溺水防护组件,所述溺水防护组件包括夹板和救生气囊,所述夹板有两块,两块所述夹板一侧铰接,所述救生气囊两侧分别固定于两块所述夹板上并收纳,所述夹板内设置有为救生气囊充气的气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2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