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3452.0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通;叶轲;柳杨;孙亮;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北京)轨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通号(北京)轨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0 | 分类号: | H04B17/10;H04B17/318;H04B17/336;H04B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初冬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答器 测试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接收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测量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若判断出输入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下行信号和所有上行信号生成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对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根据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从而达到高效且高精度的测试应答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应答器是中国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定位设备,实际施工安装于线路钢轨中间。在列车经过时,安装在列车车头底部的应答器车载天线向应答器发送大能量的27MHz下行激励射频信号。应答器在接收该信号后将其转化为工作电源启动,并通过工作电路和应答器4MHz发送天线向列车底部的应答器车载天线发送频移键控(Frequency-shiftkeying,FSK)形式的4MHz上行链路信号。
由于列车在经过地面应答器时,车载天线与地面应答器是高度错位的水平相对移动,该运动过程中车地距离变化较大,若想在较高的车速和固定的传输速度下维持足够的信息传输量就需要增加车地信号感应范围,同时避免在过近的位置因传输过大能量损坏电路。为了对应答器在列车经过时不同强度输入下的输出响应进行规范化,在欧标和中国铁标中设定了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测试项目。然而现有的输入输出测试需要将输入信号固定到下表所示的功率上。由于应答器在线性区工作状态不够稳定且受输入影响非常敏感、输入输出测试的精度要求高、信号传输链路的衰减不明确,因此只能通过反复调整源端信号的幅度使终端功率尽可能靠近当前测量所需功率。因此导致当前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测试方案存在测试效率低、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对应答器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高效且高精度的测试应答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器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信号发生器的当前输出的实际幅度调整至目标幅度;其中,所述目标幅度为预设幅度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幅度;
在向待测试应答器发送的下行信号时,测量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接收所述待测试应答器在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后反馈的上行信号,并测量所述上行信号对应的功率;
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
若判断出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则根据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和所有所述上行信号生成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对所述输入输出特性进行差值拟合,得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输出特性进行测试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试应答器的测试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判断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是否结束,包括:
判断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是否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是否达到环境噪声功率;
若判断出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达到第一阈值,且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结束;
若判断出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第一阈值,和/或所有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功率在下降过程中未达到环境噪声功率,则确定输入所述预设幅度序列未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北京)轨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通号(北京)轨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通号(北京)轨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通号(北京)轨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3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