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程序产品和动力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7004.8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9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玮;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9 | 分类号: | B60L58/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电池 系统 控制 方法 程序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100)的控制方法,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11、12),所述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动力电池系统(100)的荷电状态;根据所述荷电状态调节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11、12)之间的连接状态,其中,当所述荷电状态等于或高于规定值时,使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11、12)并联连接,当所述荷电状态低于所述规定值时,使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11、12)串联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一种相应的动力电池系统。能够在荷电状态低时优化地满足车辆的功率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尤其是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一种相应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辆作为出行工具具有无污染和低噪声等优点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辆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充电时间、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为了延长车辆的最大行驶里程并提高整体驱动性能,通常使用具有多个电池子系统的动力电池系统。然而,对于目前的动力电池系统,在系统设计初期会根据整车层面的技术指标如电压平台、需求功率、允许的充放电电流来确定电池子系统的串并联方案,并且在不同的使用工况下不会改变电池子系统的串并联连接状态。然而,动力电池系统作为储能装置,其总体电压、充放电电流等性能会随着其本身的荷电状态以及使用环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而车辆的功率需求不会随着动力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改变。因此,在电池子系统的串并联连接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处于不同荷电状态的动力电池系统具有不同的输出功率,并且所述输出功率不能始终优化地满足车辆的功率需求。例如当动力电池系统的电量或者说荷电状态下降时,动力电池系统的总输出电压降低,这导致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相应降低,在输出功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不能达到车辆的功率需求,从而使得车辆的驱动性能和耗电器的工作性能受到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车辆、尤其是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所述控制方法能够在车辆具有不同的荷电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子系统的串并联连接状态的切换改变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从而充分利用动力电池系统的供应电能并且优化地满足车辆的功率需求,避免出现车辆的驱动性能降低和耗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等不利影响,由此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一种相应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所述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所述动力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
S2:根据所述荷电状态调节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状态,其中,当所述荷电状态等于或高于规定值时,使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并联连接,当所述荷电状态低于所述规定值时,使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串联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在车辆运行期间检测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根据所述荷电状态切换动力电池系统的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串并联连接状态,从而控制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由此满足车辆运行的功率需求和工作性能。例如,当动力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低于规定值时,通过将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串联连接,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在不超过车辆的电流限制的情况下仍能够实现大的输出功率,该输出功率相当于车辆的功率需求,从而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行驶并且车辆的耗电器能够正常工作。尤其在荷电状态过低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车辆的耗电器失灵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