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莎豆茎叶和油菜秸秆混合青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7083.2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2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钟瑾;孙佳豪;王天威;石伟雄;马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30/18 | 分类号: | A23K3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魏少伟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莎豆茎叶 油菜 秸秆 混合 青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莎豆茎叶和油菜秸秆混合青贮的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油莎豆和油菜混合青贮的方法包括:将青贮原料与复配菌剂混合进行固体厌氧发酵,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油莎豆青贮饲料;青贮原料为由油莎豆茎叶与油菜秸秆组成的混合物,或为油莎豆茎叶自然萎凋得到的预处理油莎豆茎叶;复配菌剂的活性成分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油莎豆茎叶进行发酵得到的发酵产物具有低pH值、乳酸菌数量多、无霉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的特点,可作为饲料使用,能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中,一种油莎豆茎叶和油菜秸秆混合青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莎豆(又称虎坚果,汕莎草),属莎草科一年生植物,适应性极强。它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叶子针形细而长,株高1米左右,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下结块茎。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kg,油莎草3000-5000kg,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其茎叶部分粗蛋白含量10%DM,与全株玉米或燕麦相当,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优良饲草原料。油莎豆茎叶的干物质含量约为20%,由于水分偏高不利于青贮。油莎豆茎叶营养丰富,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和粗纤维19.3%,仅作为补充的生物燃料无法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开发茎叶饲用化利用方式,可扩大油莎豆经济效益,促进油莎豆产业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油莎豆茎叶进行青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制备油莎豆茎叶青贮饲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青贮原料与复配菌剂混合,得到发酵前混合物,将所述发酵前混合物进行固体厌氧发酵,收集发酵产物,得到油莎豆青贮饲料;
所述青贮原料为由油莎豆茎叶与油菜秸秆组成的混合物,或为油莎豆茎叶自然萎凋得到的预处理油莎豆茎叶;
所述复配菌剂的活性成分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
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WQ-01
所述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可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buchneri)NX205,所述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NX205为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534的菌株。
上述方法所述复配菌剂中,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所述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的配比可为1:1。
所述复配菌剂还可含有糖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配菌剂由糖蜜、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所述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生理盐水组成,其中,糖蜜、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所述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的含量为0.05g/g、8.5×108CFU/g、8.5×108CFU/g。
上述方法所述发酵前混合物中油莎豆茎叶与油菜秸秆的质量比可为4:1。所述自然萎凋可于通风阴凉处进行。所述自然萎凋的时间可为18-24h。
所述青贮原料还可利用水调整其干物质含量,所述青贮原料中干物质含量可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