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式接引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8809.4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9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雷;冯玉;吴凯;骆晨;李君;李炳侠;冯乔;王志强;韩文涛;何文信;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50 | 分类号: | H01R4/50;H01R11/03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接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式接引线夹,包括楔形夹紧块,所述楔形夹紧块设置在夹紧轨道上,所述夹紧轨道旁侧设置有第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第二卡槽分别构成夹持线束的夹持通道,所述楔形夹紧块沿着夹紧轨道滑动且使得第一、第二卡槽的槽口靠近,所述第一、第二卡槽的槽长方向交叉布置,该线夹在实施接线操作也更为便捷,实现在安装和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获得高可靠性的长寿命,为适应现代电动工具的安装模式,提供方便夹持与定位结构,实现主、副线独立夹紧,简化工具的设计与操作的强度,通过自适应的弹性变形,实现微动条件下螺栓自锁;相对高的载流量和用较少的型号对不同线径实现更高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叉式接引线夹。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担负着就地或逐级向各类用户供给和配送电能的任务,是确保供电质量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为满足机械及电气性能的需要,各种类型的电连接器不断发展,接续线夹是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接续线夹作为配网线路引流作业的热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近年来,在城市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双重作用下,生活和工程用电都大幅增加,接续线夹的可靠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接续线夹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电接触失效,电接触失效主要表现为接触电阻的急剧升高,负荷导致发热严重甚至烧毁。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0kV配电线路故障率约占全网故障率的70%,而在10kV配电线路故障中,接续线夹的故障率占比最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身安全。近年来,随着用电量增多使得电路负荷增大、T接点增多,导致接续线夹过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上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无常,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尘土颗粒、有机污染物等,而接续线夹一般裸露在外,尘土颗粒等会造成电接触界面发生接触电阻增大、微动磨损、振动疲劳等众多问题,严重影响接续线夹的正常服役性能。基于此,高可靠性、长寿命的接续线夹无疑是现代化高效输电的重要保障。
10kV配电线路中接续线夹应用较多,如C型线夹、穿刺线夹及并沟线夹等(如图2所示)。接续线夹的工作用途是在不停电作业中完成主网架空输电线路引流线的接续工作,相比过去的线路接续技术,接续线夹的使用拥有更匹配线路供电形式的优点,同时接续线夹的不停电作业模式为供电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过流能力好而在早期备受欢迎的并沟线夹,该产品是由拧紧螺丝实现安装,螺丝容易受环境和电流影响导致松脱造成线路接触不良。使用该产品需要经常维护,造成维修成本巨大,同样该线夹需要通过绝缘胶布缠绕来实现绝缘,存在外物触电安全隐患。近些年由国外引进的穿刺线夹施工操作简单,不需要剥皮可以直接安装,但也因此易导致穿刺过深刺伤导体,或穿刺不到位,且采用的针尖式接触,接触面较小,过流能力弱,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仍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到目前为止,较普遍认可的C型线夹的连接方式,它设计合理、过流能力强、同时在理想状态下也能自锁。但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线夹本身的尺寸和导线外径有些偏差,当导线导体外径偏小,线夹与导线的安装有一定的间隙,造成接触不良。导线导体外径偏大时,线夹与导线的安装不能压平无法实现自锁。再者,C型线夹有四十多种型号规格,导致了抢修困难及备品量大。另外,目前所有的接续线夹都是人工操作时代的产品,根本上是以人的灵活性简化了线夹的设计,不适应现代以自动化工具来执行带电安装操作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叉式接引线夹,能够方便实现主线与支线之间的交叉式接电,在线夹本身出现损坏的情况下实现自锁,并且能够适应线路系统中多种型号的主线与支线的接线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交叉式接引线夹,包括楔形夹紧块,所述楔形夹紧块设置在夹紧轨道上,所述夹紧轨道旁侧设置有第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第二卡槽分别构成夹持线束的夹持通道,所述楔形夹紧块沿着夹紧轨道滑动且使得第一、第二卡槽的槽口靠近,所述第一、第二卡槽的槽长方向交叉布置。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夹紧轨道整体呈卡槽板状构造,其中第一卡槽设置在夹紧轨道的一侧槽壁位置,所述楔形夹紧块的直边侧与夹紧轨道另一侧槽壁构成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8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