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叶肉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1066.6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9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肖诗鑫;李素芳;叶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4 | 分类号: | C12N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领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8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叶肉 原生 质体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叶肉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油茶组培苗进行22~32h黑暗预处理,采集组培苗完全展开的叶片;去掉采集叶片的主脉和叶缘,切成叶条加入到含EME培养基的无菌瓶中,盖上封瓶膜,负压下抽真空10min~1h;吸出EME培养基、加入酶液;无菌瓶用封口膜封口后酶解6~14h;将酶解后的溶液通过无菌筛过滤,滤液离心后去上清,用W缓冲液对原生质体进行清洗和重悬,冰上静置沉淀后,吸去上清,得到纯净的原生质体。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原生质体形态完整、稳定,产量高达2.8×107个/g·FW,原生质体活力高达91.7%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油茶叶肉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多省,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居木本食用油料首位。在维护我国粮油安全、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茶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达80%以上,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耐贮藏,易被人体吸收,是优质食用油之一,故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茶油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食用方面,还体现在医疗、保健和美容,具有消炎、降血脂、软化血管、抗氧化以及抗癌等多种功能。
目前油茶品种繁多,但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仍然十分有限。由于油茶童期长且基因高度杂合,常规育种如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效率低,亟需更加高效的育种途径,加快油茶育种进程。由于原生质体具有全能性,通过酶解法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有获得再生植株的潜能。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的杂交植株,有助于突破有性杂交障碍,进行远缘杂交实现胞质基因组的重组交换,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多倍体。因此,开展油茶原生质体分离和细胞融合研究,在油茶的品种改良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木本植物中,原生质体分离技术起步比较晚,柑橘原生质体分离体系最先建立。目前,体细胞融合技术,在柑橘上已获得几百个体细胞杂种,有些已应用于新品种选育、三倍体育种、砧木选育等方面;在杨树、苹果、枣、杉木等木本植物上也取得了不错进展。
油茶原生质体分离技术也已有报道,专利申请CN111705033A“一种油茶愈伤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公开了一种油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原生质体数量可达1.17×107个/g·FW,为了后期进行不同源原生质体融合和培养的研究,需要建立悬浮系之外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机械法进行油茶叶肉原生质体的制备已有报道,通过机械法制备的原生质体不会受酶等化学试剂的伤害,所需费用低,原生质体产量达到5.1×105个/g·FW,相对较低。相比机械法而言,酶解法操作简单,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多,目前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细胞融合等研究大多数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而采用酶解法制备油茶叶肉原生质体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茶叶肉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茶叶肉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油茶组培苗进行22~32h黑暗预处理,采集油茶组培苗完全展开的叶片。该步骤中,油茶组培苗黑暗预处理的时间优选为24h。
(2)去掉步骤(1)采集的叶片的主脉和叶缘,切成叶条加入到含EME培养基的无菌瓶中,盖上封瓶膜,负压下抽真空10min~1h。然后吸出EME培养基、加入酶液。无菌瓶用封口膜封口后酶解6~1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10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