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弯管的出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2692.7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0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钟汉杰;陈凯;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郑风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弯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弯管的出模结构,包括转盘、成型块、限定块、固定块、成型杆、抽芯杆、内芯镶件、转盘驱动元件、成型杆驱动元件、限定块驱动元件,成型块滑动设置于转盘上,固定块设置于转盘上,限定块设置于成型块与固定块之间,转盘驱动元件与转盘传动连接,限定块驱动元件与限定块传动连接,内芯镶件用于构成弯管型腔的管心部分,成型块的端面设有成型腔,成型杆的一端形成有螺纹成型段,成型杆驱动元件与成型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固定块上设有螺纹孔,成型杆上设有螺纹移出段,成型块与限定块之间形成有斜抽组件,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成型具有连接部和螺纹孔的弯管,并且能够顺序进行出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弯管的出模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在成型内腔空心的产品往往需要抽芯机构,抽芯机构在注塑模具动模开合的带动下在注塑完成时从产品的内腔中抽出,完成产品的注塑成型。塑料弯管产品注塑生产中因其弯管的形状构造特点,通常采用抽芯机构转动进行出模,然而当弯管端部的外周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上需要设置螺纹孔时,这就导致了注塑时,如果成型连接部和螺纹孔,则会螺纹孔出模时,需要进行转动并移动,连接部出模时,需要进行移动,导致无法顺利进行脱模。
因此,现有技术中具有连接部和螺纹孔的弯管,在注塑时,先通过模具成型弯管和连接部,产品成型后再在连接部上加工螺纹孔,需要两道生产工序,导致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弯管的出模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成型具有连接部和螺纹孔的弯管,并且能够顺序进行脱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弯管的出模结构,包括转盘、成型块、限定块、固定块、成型杆、抽芯杆、内芯镶件、转盘驱动元件、成型杆驱动元件、限定块驱动元件,所述成型块滑动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限定块设置于所述成型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盘驱动元件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限定块驱动元件与所述限定块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限定块移动,所述内芯镶件用于插入所述弯管的型腔内构成弯管型腔的管心部分,所述抽芯杆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抽芯杆的另一端穿过限定块、成型块与所述内芯镶件连接,所述成型块的端面设有用于成型弯管外周连接部的成型腔,所述成型杆的一端穿过固定块、限定块、成型块伸入成型腔内,并形成有螺纹成型段,以用于成型弯管外周连接部上的螺孔,所述成型杆驱动元件与所述成型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成型杆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移出段,所述成型块与限定块之间形成有斜抽组件,出模时,限定块驱动元件带动所述限定块沿X轴竖向上移,带动所述成型块沿Y轴横移,从而与所述弯管的外周脱离,所述成型杆驱动元件带动所述成型杆转动,并通过螺纹移出段与螺纹孔的配合,带动成型杆同时进行轴向移动,使得所述成型杆从所述螺孔中脱模,所述转盘驱动元件带动转盘绕X轴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抽芯杆将内芯镶件从弯管内抽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出模结构,出模时,先通过限定块驱动元件带动限定块沿X轴竖向上移,通过斜抽组件,能够带动成型块沿Y轴横移,从而使得成型块相对于弯管移动,弯管的外周从成型腔内脱离,再通过成型杆驱动元件带动成型杆转动,通过螺纹移出段与螺纹孔的配合,带动成型杆同时进行轴向移动,使得螺纹成型段从弯管外周连接部上的螺孔中脱离,最后再通过转盘驱动元件带动转盘绕X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上的固定块和抽芯杆同步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抽芯杆带动内芯镶件从弯管内抽芯,此时完成整个抽芯过程,模具结构能够同时成型弯管、弯管外周的连接部、连接部上的螺孔,一次成型,螺孔与连接部一体成型,减少后期的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全自动机械机构,生产稳定,出模方便,不会对产品造成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成型杆的末端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成型杆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成型杆驱动元件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从而通过从动齿轮带动相应的成型杆进行转动并进行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2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