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冲击的污水处理厂群水量稳定分配设施及实时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3542.8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月江;白海梅;朱浩川;高原;李明杰;胡龙;屠怡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1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污水处理 水量 稳定 分配 设施 实时 调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抗冲击的污水处理厂群水量稳定分配设施及实时调控方法;水量分配设施的进水口设有第一流量监测装置;水量分配设施的一个出水口设置第二调节堰门装置,并通过高峰调蓄管路与水量调节设施连接,另一个出水口设置第一调节堰门装置,并通过第一调节堰门装置与每一污水处理设施连接;高峰调蓄管路设有第四流量监测装置;水量调节设施的出水口通过低谷排空管路与水量分配设施的进水口连接;低谷排空管路设有第五流量监测装置;水量分配设施与每一污水处理设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流量监测;调节堰门基于流量监测的监控数据实时调控。本发明通过水量的高效分配与调节,应对水量波动带来的冲击,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平稳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厂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抗冲击的污水处理厂群水量稳定分配设施及实时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本身的雨污合流的特点,排水管网雨天收集的雨污合流水量较旱天输送的旱流污水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截流倍数,雨天水量可达旱天水量的数倍,且受降雨影响,雨天水量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极强。由于排水系统末端污水处理厂的规模通常按照旱流污水量来设计,排水系统雨天输送的水量必然直接影响末端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导致两方面问题的产生:一、进水量超过设计处理能力,导致末端污水处理厂高峰溢流,未经处理或经部分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河,直接污染受纳水体水质;二、水量冲击和波动影响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
但如果按照合流制区域雨季流量建设末端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也会导致多方面的问题:一、旱季水量情况下,处理设施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设施利用率不足,处理效能低,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与设施的闲置;二、缺少缓解水量波动的手段,旱季低负荷和雨季高负荷频繁交替,严重影响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出水难以确保达标。
因此,在污水处理标准和水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如何缓解合流制区域管网收集输送能力和末端处理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有效控制水量波动与冲击对末端污水处理设施的影响,杜绝高峰溢流,确保合流制区域末端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抗冲击的污水处理厂群水量稳定分配设施及其时调控方法,实现的目的是通过水量的高效分配与调节,应对水量波动带来的冲击,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平稳运行的同时,提升运行效能,兼顾稳定可靠性与技术经济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抗冲击的污水处理厂群水量稳定分配设施,包括水量分配设施、水量调节设施和两个以上污水处理设施。
其中,所述水量分配设施的进水口设有第一流量监测装置;
所述水量分配设施的一个出水口设置第二调节堰门装置,并通过高峰调蓄管路与所述水量调节设施连接;所述高峰调蓄管路设有第四流量监测装置;
所述水量调节设施的出水口通过低谷排空管路与所述水量分配设施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谷排空管路设有第五流量监测装置;
所述水量分配设施的另一个出水口设置第一调节堰门装置,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堰门装置与每一所述污水处理设施连接;
所述水量分配设施与每一所述污水处理设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流量监测,即与第一个所述污水处理设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监测装置,与第二个所述污水处理设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流量监测装置;
所述第二调节堰门装置和所述第一调节堰门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流量监测装置、所述第四流量监测装置、所述第五流量监测装置和每一所述流量监测的监控数据实时调控。
本发明还提供抗冲击的污水处理厂群水量稳定分配设施的实时调控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