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国密SM2/3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5006.1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6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邵佳杰;漆静;王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16 | 分类号: | G06F21/16;G06F21/6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白守畔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sm2 数字 版权 保护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国密SM2/3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属于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有账户注册模块和账户登录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连接有账户信息存储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有输入账户信息认证模块,所述输入账户信息认证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账户信息存储模块连接;本发明结合人眼视觉敏感性和图像纹理自适应算法为用户的数字作品添加鲁棒数字水印,能够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使作品外观上和原作品毫无差别,而同时鲁棒数字水印具有不可见性,两者相结合能够实现在保护原创者版权的同时维护作品美观性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国密SM2/3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
背景技术
信息时代的到来提高了人们对于数字作品的需求和利用,人们广泛地使用数字设备制作、处理、传输和存储各种信息,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和数字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控制等问题,其中,如何防止数字产品(如图像、文本和数据等内容)被侵权、盗版、泄露和随意篡改,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热门课题。
由于数字作品的拷贝以及修改非常容易,而且可以做到与原作品完全相同,导致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目前市面上防止数字作品被侵权的方式主要是为作品添加可见水印,这些水印基本为应用平台自动为用户添加,且添加位置固定,一般为作品左下角或右下角,这种传统添加水印的方法有如下几点不足:(1)可见水印在一定基础上影响了作品的美观性;(2)可见水印可通过裁剪或其他方式抹掉,使真正的作者无法证实作品所有权;(3)可见水印极易被模仿,可能对作者造成名誉上或其他方面的损失;(4)加密方式不够复杂严谨,作品容易被破解;(5)即使添加了水印,由于缺少公正性,作者也往往难以证明自己的版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国密SM2/3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具有用户可以在不破坏作品且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实现版权的防护与追踪,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更大程度地保障作品真实有效与完整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国密SM2/3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有账户注册模块和账户登录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连接有账户信息存储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有输入账户信息认证模块,所述输入账户信息认证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账户信息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有数字作品提交模块、文字信息上传模块和水印图片上传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有用户密码设置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有数字作品类型分析模块和水印添加方式选择模块,所述水印添加方式选择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有文字水印模块和图片水印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有数字作品水印添加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连接有作品信息提取模块,所述作品信息提取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数字作品水印添加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连接有作品信息上链处理模块,所述作品信息上链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与作品信息提取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有区块链模块和添加水印成品输出模块。
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数字作品提交模块提交的数字作品类型可为图像、视频或音频任意一种类型。
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数字作品水印添加模块添加的水印为鲁棒数字水印。
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数字作品水印添加模块对图像和视频的数字作品进行水印添加时利用的是结合人眼视觉敏感性和图像纹理自适应算法,所述数字作品水印添加模块对音频的数字作品进行水印添加时利用的是LSB算法。
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作品信息上链处理模块的上链处理方式是先将上链过程中的数字作品信息经过SM3与SHA256加密处理,再使用SM2算法对其进行非对称加密和数字签名处理,实现著作信息的双重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5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