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5781.7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宾;王泽雨;李芸瑜;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压扭储能减振 结构 | ||
1.一种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扭单胞(2),压扭单胞(2)能够在受到载荷时将载荷方向发生旋转,多个压扭单胞(2)阵列设置构成一层储能减振单元,多层储能减振单元依次叠加设置构成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压扭单胞(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板(3),压扭结构(4),下面板(6)和底板(8),压扭结构(4)包括多个,多个压扭结构(4)叠加设置在上面板(3)和下面板(6)之间,压扭结构(4)与下面板(6)之间设置有配重(5),多层压扭结构(4)采用梯度化结构设置,压扭结构(4)至少包括5层,相邻两层压扭结构(4)之间分别通过中间杆与边缘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杆与边缘杆所成的夹角θ自上而下递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8)与下面板(6)之间通过轴承(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7)与下面板(6)和底板(8)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配重(5)与下面板(6)之间,以及压扭结构(4)与下面板(6)之间采用活动方式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面板(3)与压扭结构(4)活动连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压扭储能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压扭单胞(2)为正方形、圆形或六边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57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险评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大型油缸缸底的焊前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