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叠合梁以及预制梁柱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6668.0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贺柏林;陈闯;李天润;宋毓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5/06;E04B1/20;E04B1/2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叠合 以及 梁柱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梁以及预制梁柱连接结构,其中预制叠合梁,包括:混凝土预制梁体,混凝土预制梁体的上部形成有一开槽,开槽沿混凝土预制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钢筋笼,钢筋笼的下部埋入于混凝土预制梁体内,钢筋笼的上部凸出于混凝土预制梁体的上部;至少两受力主筋,两受力主筋均设置于开槽内,每一受力主筋均穿过开槽的内壁并与钢筋笼的下部固定连接,每一受力主筋的上部均形成有一起吊部。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预制梁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尽量减小预制叠合梁在运送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同时本发明的预制叠合梁在提供了起吊部的同时也加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并方便与预制柱进行相应的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梁以及预制梁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进一步对建筑工程节能减排以及环保上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建筑工程开始采用对建筑物大部分采用装配式建筑模块的方式进行施工,一般是相应的工厂预先生产好装配式模块,如预制梁、预制柱等,再运送至施工地点,并由施工人员操作相应的吊机等工程机械将预制梁和预制柱运送至建筑物指定的位置处进行安装。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梁柱的吊装还没有很好的起吊方案,一般由梁柱外侧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绑扎吊装,这样往往对预制梁的外侧具有一定的结构伤害,并且安全隐患也较大,吊装过程的稳定性较差,且也不方便使预制梁和预制柱进行安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梁,包括:
混凝土预制梁体,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的径向截面呈凹字形设置,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的上部形成有一开槽,所述开槽沿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钢筋笼,所述钢筋笼沿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钢筋笼的下部埋入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内,所述钢筋笼的上部凸出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的上部;
至少两受力主筋,两所述受力主筋均设置于所述开槽内,且两所述受力主筋分别靠近所述混凝土预制梁的两端设置,每一所述受力主筋均穿过所述开槽的内壁并与所述钢筋笼的下部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受力主筋的上部均形成有一起吊部,所述起吊部用于与吊机的钩头相钩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包括:至少两第一纵筋、至少两第二纵筋、至少三第三纵筋、若干第一箍筋,两所述第一纵筋、两所述第二纵筋和三所述第三纵筋均沿混凝土预制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纵筋、每一所述第二纵筋和每一所述第三纵筋均与每一所述第一箍筋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一纵筋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箍筋的上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纵筋均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的外侧,两所述第二纵筋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箍筋的中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二纵筋均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梁体内,三所述第三纵筋与每一所述第一箍筋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受力主筋与两所述第二纵筋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受力主筋呈环形箍筋结构,所述受力主筋套围绕两所述第二纵筋和三所述第三纵筋的外侧设置,两所述第二纵筋和三所述第三纵筋均与所述受力主筋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受力主筋均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箍筋之间。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起吊部呈倒立的U字型结构或O字型结构,所述U字型结构和所述O字型结构均是通过所述受力主筋的弯折扭曲形成。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起吊部的顶端的水平高度抵于所述开槽的顶端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6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