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拌混凝土废弃料回收装置及回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7297.8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1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军伟;黎军;彭小英;康佳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B28B13/02;B28B13/06;B02C19/00;C02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地址: | 330098***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废弃 回收 装置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料回收装置及回收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板,底座板上设有混凝土块粉碎处理装置、废渣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多个混凝土浇筑成型装置,废渣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渣浓缩箱以及中和池,中和池顶部设有移动式自旋转加药部件;废渣浓缩箱内石料分筛部件、导流板、升降板、隔板以及加热浓缩部件,升降板底部连通多个旋流过滤部件、顶部设有启闭部件;混凝土块粉碎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柱连接底座板的混凝土块传输板,设于混凝土块传输板上的粉碎机以及喷雾部件,喷雾部件进水端管道连通中和池。本发明是一种便于废弃混凝土成型的,便于对干燥混凝土进行粉碎回收的,便于对废水废渣进行高效分离及再利用的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料回收装置及回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预拌混凝土的废弃料包括未使用完的混泥土、已干燥的混泥土块、冲洗路面以及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渣,这些废弃料直接排入自然环境中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对废弃料进行回收。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1820501082.1)提出一种废弃混凝土和废水废渣的分离回收再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砂石分离机、自动翻板压滤机、场地收集水路管网、收集池、搅拌池和清水池,场地收集水路管网包括场地外圈排水沟和场地内排水沟。该系统对废弃混凝土和废水废渣起到了分离以及再利用的目的,极大地节约资源,废水废渣零排放,有效保护环境。上述专利提出的废弃混凝土和废水废渣的分离回收再利用系统,可对废弃混凝土和废水废渣进行分离以及再利用。
然而,却不便于废弃混凝土的成型加工,然后对干燥混凝土进行粉碎回收,从而实现对废水废渣进行高效分离及再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料回收装置及回收处理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料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依序设有混凝土块粉碎处理装置、废渣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多个混凝土浇筑成型装置,所述废渣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底座板上的废渣浓缩箱,以及通过支撑柱连接废渣浓缩箱顶部的中和池,所述中和池顶部设有移动式自旋转加药部件;
所述废渣浓缩箱顶部连通废水进料管,所述废渣浓缩箱内自上而下依序设有石料分筛部件、导流板、升降板、隔板以及加热浓缩部件,所述导流板顶部设有多个用于驱动升降板升降的驱动缸,所述导流板底部连通贯穿升降板的导流管,所述升降板底部连通多个旋流过滤部件、顶部设有用于开启或密封旋流过滤部件的启闭部件,所述废渣浓缩箱侧壁设有多个传输管以及加压泵,所述传输管一端以及加压泵执行端均连通废渣浓缩箱侧壁且位于导流板与升降板之间,所述传输管另一端连通中和池;
所述混凝土块粉碎处理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柱连接底座板的混凝土块传输板,设于所述混凝土块传输板上的粉碎机以及喷雾部件,所述喷雾部件进水端管道连通中和池。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浇筑成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底座板上的成型箱,设于所述成型箱内的尺寸调节板,设于所述成型箱顶部且执行端贯穿成型箱连接尺寸调节板顶部的多个第一伸缩缸,设于所述成型箱上部且底端连通尺寸调节板上表面的进料漏斗管,以及设于所述成型箱侧壁底部的多个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执行端贯穿成型箱连接卸料板。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装置便于将未使用完的混凝土成型为混凝土试块或混凝土构件。
优选的,所述移动式自旋转加药部件包括对称设于所述中和池顶部的X轴直线导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X轴直线导轨执行端的Y轴直线导轨,设于所述Y轴直线导轨执行端的顶板,转动连接顶板底部且与所述顶板连通的进料管,套设于所述进料管外壁的齿轮环,设于所述顶板底部的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执行端且啮合齿轮环的驱动齿轮,以及设于所述顶板上表面且执行端管道连通进料管进料端的加药泵,所述进料管底端连通进药转盘。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式自旋转加药部件便于向中和池内均匀的加入中和药剂,以便于将废水中和为中性,以便于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技学院,未经江西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7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